你當前的位置:首頁正文
廣元市旺蒼縣委黨史研究室“三向發力”探索紅色資源活化轉化新路徑
近年來,廣元市旺蒼縣委黨史研究室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縣域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聚焦“保護、活化、轉化”三個維度精準發力,積極探索紅色資源賦能文旅融合、推動旺蒼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取得顯著成效。
盤清紅色“家底”,筑牢保護根基
堅持保護優先原則,嚴格落實《四川省紅色資源保護傳承條例》,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對分布在全縣23個鄉鎮的117處紅色遺址進行了全面普查,精準定位經緯度、拍攝影像、核實史實及保護現狀,形成動態管理的紅色資源數據庫。針對普查發現的瀕危遺址,分類施策,推動實施搶救性保護;對中國紅軍城、木門會議會址等核心資源,積極建言獻策,促進其保護利用水平整體提升,確保紅色“家底”厚實穩固。
創新活化利用,融入時代場景
深挖紅色遺址的革命歷史與精神內涵,推動紅色遺址融入現代生活場景。在中國紅軍城等核心區域,創新實踐“功能活化、技藝傳承、品牌賦能”模式,將紅四方面軍被服廠舊址改造為“老城縫紉鋪”,讓革命年代技藝在服務當代生活中得以延續;在工農劇團旁,“紅軍餅”第三代傳人堅守祖業,生動賡續軍民魚水深情;將川陜省工農銀行舊址打造為農特產品展銷窗口,“棗林皮蛋”等地方特產借力紅色品牌走向廣闊市場。生動詮釋了紅色革命遺址與現代生活的交相輝映,實現紅色基因與時代脈搏的同頻共振。
深化價值轉化,賦能文旅升級
依托中國紅軍城、木門會議會址等紅色遺址,聯動教育、文旅等部門,大力培育紅色研學、紅色演繹、場景體驗等“紅旅”新業態。整合系列紅色資源,精心開發7條集“參觀+沉浸+互動”于一體的紅色研學線路;深入挖掘紅色故事,推出《信仰之城》《紅城少年紅》《爺爺的馬燈》等系列紅色精品劇目;以中國紅軍城遺址群為實景舞臺,創新推出“紅色使命·薪火旺蒼”行浸式情景體驗劇。推動游客體驗從“打卡式”到“沉浸式”轉變,顯著提升了紅色文化感染力和吸引力。
(廣元市委黨史研究室、旺蒼縣委黨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