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前的位置:首頁正文
廣元市朝天區黨史和地方志編纂中心聚力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近年來,廣元市朝天區黨史和地方志編纂中心聚焦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著力營造黨史學習教育“有人氣、接地氣、冒熱氣”,奮力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激活紅色“引擎”,讓黨史學習教育“有人氣”
區黨史地方志編纂中心主動向區委分管領導匯報,獲取支持,將學習貫徹《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納入區直各部門、各鄉鎮黨內重要會議“第一議題”制度,聯合組織部、宣傳部、黨校等部門在區直機關事業單位建立“晨讀黨史”“主題黨日+業務攻堅”等機制,激活紅色“血脈因子”,以學史力行促進工作質效提升。創新表達方式,加大革命遺址、文物活化力度,串聯紅坪縣蘇維埃政府舊址、紅軍團長董必豪墓、紅軍哨樓等紅色遺址12處,與文化旅游部門共同研究推出“紅色研學路線”2條,吸引社會各界1.2萬余人次參加紅色研學活動。加大與工青婦等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的對接,結合迎“七一”主題黨日活動宣講黨史,傳播紅色故事。今年以來,在全區機關、社區和企業開展黨史宣講累計30余場。
澆灌紅色“土壤”,讓黨史學習教育“接地氣”
聯合教育部門打造“紅色思政”品牌,組織編寫《朝天區紅色故事讀本》,在各中小學開展“童心向黨”主題演講、“紅色黑板報評比”“黨史微劇場”等沉浸式紅色教育活動。積極發動區內史志專家、駐村幫扶人員,組建“銀發團”“駐村隊”深入村、社區,打造“家門口的紅色課堂”“田間黨史課”等黨史課程,將黨史宣講與普及幫扶政策相融合。開展“重走紅軍路”沉浸式體驗活動,將紅色課堂搬到紅軍練兵場、紅軍文化園等實景現場,讓黨員群眾在“身臨其境”中感悟初心使命。聯合區內文藝團體創編紅色情景劇,通過“文藝輕騎兵”送戲送影下鄉,讓紅色故事“看得見、聽得懂、傳得開”,今年已到鄉鎮、村開展文藝演出6次,播放紅色電影30余場次,累計受眾近4萬人。
凝聚紅色“動能”,讓黨史學習教育“冒熱氣”
以“追尋紅色足跡·奮進時代征程”為主題,牽頭策劃“革命文物見證百年輝煌”和“保密機要里的紅色印記”系列活動,展出本地革命文物、歷史檔案120余件,展現紅色歷史“厚度”。開發“黨史小地圖”,引入3D采樣和VR瀏覽等技術,讓觀眾通過虛擬現實“穿越”到革命場景實現紅色遺址一鍵“云打卡”,提振黨史學習“鮮度”。依托微信公眾號、短視頻平臺開設“百年回響”“紅色記憶”專欄,制作《明月峽活化石》《老兵口述史》等涉及黨史知識的地情視頻10余部,其中《看見明月峽》系列短視頻播放量突破20萬次,不斷提升黨史宣教“熱度”。
(廣元市委黨史研究室、朝天區黨史和地方志編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