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传媒在线,日韩国产天堂中文,九九夜夜操妹子,麻豆画精品传媒一区二区

四川黨史文獻網

你當前的位置:首頁正文

貫徹落實《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 推進干部教育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共黨史研究    時間:2025.06.09責任編輯:四川黨史文獻網


  本文作者:李文堂〔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副校長(副院長)〕

  我們黨一直高度重視黨員干部的黨史學習教育,把黨校作為開展這種學習教育的重要陣地。1933年創辦于江西瑞金的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即中央黨校前身),便把黨史列為重點課程之一,張聞天同志曾負責相關課程教學。延安時期的中央黨校開始在黨員干部中相對系統地講授黨的歷史,編寫講義,黨史學習教育逐步走上正規。此后,黨史學習教育一直在黨校教育體系中占據重要位置。特別是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黨校黨史教學工作。2013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重要講話中,專門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認真學習黨史、國史,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關心關懷和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黨校系統的黨史學習教育蓬勃發展,成為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課程量大增,學員比較感興趣,教學質量也有較大提升。同時,中央黨校編寫了《中國共產黨歷史教學大綱》,以指導黨校系統的黨史教學。可以說,在堅定黨員干部理想信念與歷史自信、樹立正確黨史觀、砥礪全黨奮勇前進等方面,黨校的黨史學習教育發揮了積極作用。

  2024年2月黨中央印發的《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突出強調黨校等干部培訓機構在黨史學習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為黨校系統常態化長效化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時也明確了職責使命,提出更高要求。下面,我就黨校系統如何貫徹《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精神、推進干部教育高質量發展談幾點粗淺認識。

  首先,要貫通教學與研究,幫助干部樹立大歷史觀與正確黨史觀。經過這些年的教育引導,許多黨員干部的黨史知識比以前豐富了,特別是來自紅色文化資源比較豐富地區的干部,講起一些黨史細節頭頭是道。但總的說來,許多干部的黨史知識還是零碎的、不系統的、不深入的,有的甚至停留于演義水平;還有的干部受學生時代歷史教育的影響,頭腦中存在歷史困惑或裂痕,無法將文明史、革命史與現代化史貫通起來理解,無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貫通起來理解,難以擺脫歷史虛無主義的“三段論”,等等。如何幫助這些干部系統深入學習黨史,樹立大歷史觀與正確黨史觀,把握歷史主流與歷史規律,提升歷史主體意識,增強歷史自信、歷史認同與歷史使命,真正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還有很大努力空間。有的老師自身還停留于一般性講故事的水平,講不出歷史的“道道”來,主要原因是缺乏跨學科視野和系統深入的研究,缺乏大歷史觀。這些年黨校系統引進了不少黨史專業青年教師,有的習慣于研究歷史細節但不善于“以小見大”,講不出“深刻的故事”,因為他們的歷史視野、知識積累與問題意識不足以使他們駕馭這種歷史細節。這就需要我們抓緊培養人才、營造氛圍,鼓勵他們深耕學問,貫通教學與研究,從而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

  其次,要貫通理論與歷史,提升干部的理論教育水平。理論教育是干部教育的重點內容,但理論教育也離不開黨史教育這個基礎。要講清楚黨的創新理論,沒有深厚的黨史修養是不可能的。比如,要講清楚“兩個結合”,就得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要講清楚中國式現代化,就得了解我們黨領導革命、建設與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要講清楚全過程人民民主,就得了解人民民主的歷史實踐;等等。因為黨的創新理論不僅是從新時代的偉大實踐中提煉出來的,也是從黨的歷史經驗中總結出來的,這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叫“論”從“史”出。中國文化傳統非常重視經史傳承,認為經史不分家,有所謂“六經皆史”“亦經亦史”的說法,強調理在事中,反對離事而言理。因此,我們如果離開中國革命的歷史語境,就讀不懂《矛盾論》《實踐論》,讀不懂《新民主主義論》,因為沒有歷史支撐的理論是蒼白的。今天,我們要講清楚中國道路、理論、制度與文化,就得講清楚中國歷史。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道路的“四個走出來”的重要論述就深刻揭示了這個道理。因此,只有貫通理論與歷史,才能把理論講活講透,提升理論教育水平。為此,中央黨校近年組織青年文獻閱讀工程,要求40歲以下青年教師較系統閱讀黨史文獻并接受考核,考核不通過沒有資格評教授。此舉目的是要求所有學科的青年教師都具備必要的黨史修養,使黨史維度貫穿于理論教育與黨性教育整體之中,全面提升干部的歷史意識。

  最后,要貫通黨史與黨建,提升干部的黨性教育水平。現在,中共黨史黨建學已經獨立為一級學科,但在學科建設過程中黨史黨建如何融合好仍然是個大問題。從學術上講,黨史離開黨建就容易缺乏深度,黨建離開黨史則缺乏厚度。黨性教育離開黨史,就容易忘記來時的路,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容易迷失初心使命。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黨性教育不僅不能離開這個“源”,還要懂得它的“流”。因此,形成一部完整的精神史敘事就非常必要。而真正的精神史書寫不能是概念化的思辨,而應當有非常感人的典型故事。比如偉大建黨精神概括出來的文字,必須通過歷史故事去還原,去解析。最近我在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學習,老師講到的“龍華二十四烈士”的故事就非常感人。在這里,我看到了什么叫堅守理想,什么叫對黨忠誠,什么叫不怕犧牲,什么叫英勇斗爭,等等。革命者的人格力量驚天地泣鬼神,生動詮釋了偉大建黨精神。我們要把這種歷史資源挖掘好,把這種精神詮釋好、傳承好,化為今日自我革命的營養劑與社會革命的精神動力。黨性教育是共產黨人的“心學”,關鍵要在“心”上做文章。要做好這篇文章,離不開歷史記憶的復活,離不開不斷的歷史牽引與回爐重溫,一點一點融化你,感化你,實現靈魂的洗禮。因此,要提升干部的黨性教育水平,就必須貫通黨史與黨建。當前,一些搞黨建研究的青年教師是從政治學等學科轉過來的,學術上有長處,但也有很大短處,那就是不熟悉黨史,不善于運用豐富的黨史資源提高教學效果。這種現象必須盡快改變。

  (本文是作者在“第五屆全國黨史和文獻論壇”上的發言,即將發表于《中共黨史研究》2025年第3期,注釋從略)

責任編輯:四川黨史文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