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传媒在线,日韩国产天堂中文,九九夜夜操妹子,麻豆画精品传媒一区二区

四川黨史文獻網

你當前的位置:首頁正文

繼承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

來源:中國青年報    時間:2025.06.26責任編輯:四川黨史文獻網

·宇文利

  正是由于中國抗日戰爭的正義性和進步性,抗戰精神也才成為代表正義、和平、真理和光明的人類進步精神之一。在一定意義上說,抗戰精神不僅屬于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也屬于世界上所有愛好和平、追求正義、向往光明和進步的人們。

  ——————————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黃土一抔魂”。當抗日戰爭的烽火燃起時,無數中華兒女為保家衛國、不當亡國奴而勇敢地奔赴沙場,為守護家園而從容赴死。緬懷英雄、不忘歷史,展望未來、壯心不已,抗戰已經將甘灑熱血的中華英烈和正義者的最終勝利永遠地鐫刻在了歷史的碑柱上,抗戰精神也永遠地載入了人類歷史、中華民族歷史和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譜系中。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在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領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持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繼承并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和鮮明的時代價值。

  抗戰精神的科學內涵

  抗日戰爭是一場史無前例的歷史大事件,涵育了偉大的抗戰精神。需要認真學習領會并把握其思想要義和科學內涵。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自中華文明禮定儀成之初,中華民族就形成了家國同體、休戚與共的天下觀,中華民族的英雄人物把天下興亡、愛國如家視為自己不可棄絕的生命責任。循此責任,所謂愛國情懷就是要有知國的意識、護國的覺悟和強國的意志,有與國同存、為國而亡的自覺心和自驅力。在抗日戰爭中,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瘋狂入侵和野蠻霸占,無數中華英雄兒女誓死捍衛國家主權和家園完整,就是這種愛國情懷的充分表達和實踐彰顯。

  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一個民族面對危難、重壓甚至死亡,持何種態度、如何應對,所考驗的正是其民族意志,所展現的正是其民族氣節。為守住道義、和平和家園的完整而出生入死、向死而生,正是優秀中華兒女所具有的威武不屈的浩然正氣的充分表達,也是中華民族所擁有的舍生取義的民族氣節的最高表現。中華民族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所形成并展現的抗戰精神,所凝聚的就是中華民族不為外敵所征服的堅強意志,所展現的就是中華英雄兒女為民族獨立、和平和自由而抗爭的堅定決心和偉大氣節。

  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中華民族素有不畏強暴的堅強意志和誓死抗爭的英雄情結。面對強敵和強權,中國人有威武不屈、誓死也不摧眉折腰的英雄氣節,也有粉身碎骨渾不怕、千磨萬擊還堅勁的壯志豪情。在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面前,毛澤東豪邁地指出:“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無數的中華兒女在強敵面前無畏無懼、向死而生,展現了同強敵抗爭到底、血戰直至最后勝利的強者氣魄,這既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最終獲得抗戰勝利的精神保障,也是偉大抗戰精神的關鍵內核。

  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根本上是妄圖使中國亡國滅種,把中國人變成他們奴役和壓迫的對象。對此,中華民族絕不答應,也絕不屈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和中國軍隊一往無前、百折不撓,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克服了數不清的困難,誓死要壓倒一切敵人而不被敵人所屈服。“不論在任何艱難困苦的場合,只要還有一個人,這個人就要繼續戰斗下去。”可以說,是抗戰必勝的信念支撐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抗爭到底,這種信念無疑是抗戰精神的靈魂所在。

  繼承弘揚抗戰精神的時代價值

  抗戰精神凝結了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優秀精神傳統,融匯了中國人民革命英雄主義的精神品格,并以其剛毅堅卓、不屈不撓的精神品格而永載史冊。在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的進程中,偉大抗戰精神依舊熠熠生輝,繼承弘揚抗戰精神依舊具備鮮明而突出的時代價值。

  繼承弘揚抗戰精神有利于激活中華民族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的精神基因,為新時代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偉大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在前所未有的民族劫難面前的大發揚,是中華民族積淀千年而又時有展現的思想氣質和精神力量在與頑敵對抗中的大迸發。在當前的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中華民族在歷史上經過磨礪而形成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的精神品質不但不會消散和迷失,反而會被激發,從而轉變為新時代實現偉大夢想的精神動力和開展偉大斗爭的精神支撐。

  繼承弘揚抗戰精神有利于堅守和鞏固中華民族的主體價值,為新時代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奠定思想價值基礎和精神文化基礎。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為捍衛民族尊嚴、爭取中華民族的生存獨立、自由和平而進行的偉大斗爭,是堅守中國人精神價值主體性和中華民族思想文化主體性的決死抗爭。抗日戰爭的勝利,既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勝利,也是中國人思想價值主體性的勝利。承續抗戰精神所彰顯的中華民族在思想價值和精神文化上的主體性,顯然可以為培育和鞏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思想經驗和實踐基礎。

  繼承弘揚抗戰精神有利于堅持當代中國精神文明建設正確方向,為新時代建設高質量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提升全社會精神文明程度提供助力。抗戰精神不僅是中國精神的時代發揚,也代表了人類精神文明健康發展和科學進步的方向。抗戰精神之所以是一種偉大的精神,關鍵在于它意味著公理對強權的戰勝、文明對野蠻的戰勝。在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互聯網世界蕪雜多端的思想認知,繼承弘揚抗戰精神無疑有助于廓清人們在精神世界出現的模糊認識,糾正錯誤精神傾向,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提供引導力量,助力高質量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全社會精神文明程度的提升。

  繼承弘揚抗戰精神的實踐路徑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繼承弘揚抗戰精神的最好做法就是把這一寶貴精神財富化作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的強大精神支撐和不竭精神動力,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各項具體工作中。

  要用政策、制度和法律手段為抗戰精神體制化法律化提供保障。眾所周知,抗戰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重要內容,也是全體中國人民和愛國志士在維護中國的獨立和完整,為國家安全、獨立和自由而共紓國難中培育的偉大精神。它既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發揚,也可以為當今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注入活力和智慧。因此,繼承弘揚抗戰精神,絕不可以把它視為已經過時的歷史產物,也不應當停留在口頭和形式層面上,而是要運用政策的、制度的和法律的手段,把抗戰精神的基本要求融匯并體現在黨和國家的治理體系中,滲透到相應的政策措施、制度體系和法律規范中,把抗戰精神的力量應用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過程中,轉化為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的偉大動力和實踐能力。

  要加強關于抗戰精神的社會教育。抗日戰爭是全體中華兒女大動員的偉大斗爭,具有廣泛而深遠的社會教育意義。但伴隨著時間流逝,同時由于現代社會條件下網絡意識形態斗爭的復雜性,不少當代國人對抗日戰爭的歷史記憶已經變得模糊起來,甚至會因有意無意的誤導而對抗戰精神產生錯誤認識。由此,要繼承弘揚抗戰精神,就必須加強關于抗戰精神廣泛而扎實的社會教育,在最大限度和范圍內讓人們清楚而準確地認識抗日戰爭的歷史真相,把握抗戰精神的思想真諦,努力讓抗戰精神真切地走入人們的思想內部和靈魂深處,不被各種流言所迷惑,不被各種假象所誤導。

  要從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高度廓清抗戰精神的世界意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斗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抗戰的勝利也為世界反法西斯斗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正是由于中國抗日戰爭的正義性和進步性,抗戰精神也才成為代表正義、和平、真理和光明的人類進步精神中的一員。在一定意義上說,抗戰精神不僅屬于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也屬于世界上所有愛好和平、追求正義、向往光明和進步的人們。因此,我們理應從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高度來廓清抗戰精神的世界意義,把握抗戰精神對于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的特殊貢獻和重要價值,并在此基礎上加強抗戰精神的對外宣傳工作。毫無疑問,這也是繼承弘揚抗戰精神的題中之義和重要途徑。

  (作者系北京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來源:《中國青年報》2025年06月22日)

責任編輯:四川黨史文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