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前的位置:首頁正文
資陽市雁江區委黨史研究室:以紅色基因鑄魂育人的創新實踐
近年來,資陽市雁江區委黨史研究室立足“蜀人原鄉”文化沃土,深入挖掘本土紅色資源,創新打造黨史“進校園”特色品牌,構建“課堂+實踐+文化”三維育人體系,讓紅色基因浸潤青少年心田。通過“紅色課堂”筑牢信仰根基、“實踐育人”錘煉擔當品格、“文化浸潤”厚植家國情懷,形成具有雁江特色的黨史育人模式,為培養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注入紅色動能。
紅色課堂:讓黨史學習“活”起來
以“三融入”機制推動黨史教育入腦入心。一是融入思政課程,將陳毅故居、樂至縣勞動鎮舊居等本土紅色資源納入教學內容,通過“故事+案例+互動”模式,讓思政課變身“紅色劇場”。二是融入主題班會,開展“黨史百年,百年巨變”活動,通過組織學生用兒童化語言講述黨史小故事、制作紅色主題手抄報和繪畫等方式,用青春視角解讀革命精神。三是融入校園文化,在校園走廊打造“黨史長廊”,設置“紅色閱讀角”,利用校園廣播開設“黨史微課堂”,構建沉浸式學習場景。在雁江區第一小學開展“學黨史、悟思想、傳薪火、迎五一”主題活動,將優秀手抄報和繪畫構建起紅色長廊。
實踐育人:讓紅色基因“動”起來
創新“行走的黨課”實踐模式,引導學生知行合一。一是開展“紅色足跡”研學活動,組織師生走進陳毅故里、樂至縣紅色文化研學基地,通過重走紅軍路、模擬“飛奪瀘定橋”等體驗項目,感悟革命艱辛。在臨江鎮老鷹初級中學開展“看望慰問退休黨員”主題活動,讓學生與退休黨員深入交流,傳承紅色基因。二是組建“紅領巾志愿隊”,深入社區開展“我為老人講黨史”“紅色故事進家庭”等活動,讓青少年成為黨史傳播者。
文化浸潤:讓紅色精神“傳”下去
以文化育人深化黨史教育內涵,舉辦“童心向黨--追尋紅色足跡”征集活動,引導學生撰寫《給革命先輩的一封信》。構建“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聯合區關工委、老干部局開展“五老講黨史”活動,邀請抗美援朝老兵、改革開放親歷者走進校園,用親身經歷詮釋黨的初心使命。在丹山鎮中心小學開展“紅色記憶里的先鋒故事”主題活動,在丹山鎮魯家小學開展“感悟百年黨史,汲取奮進力量”主題活動。
通過黨史“進校園”系列活動,雁江區構建起全員、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讓紅色基因成為青少年成長成才的“精神底色”。下一步,區委黨史研究室將持續深化黨史教育創新,為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貢獻雁江力量。
(資陽市雁江區委黨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