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前的位置:首頁正文
綿陽市鹽亭縣委黨史研究室打造“鹽亭黨史我來講”特色宣教品牌
為深入貫徹《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綿陽市鹽亭縣委黨史研究室以“鹽亭黨史我來講”為主題,通過干部或黨史宣傳員講述黨史故事,打造特色宣教品牌,推動黨史宣傳教育工作走深走實。
深挖特色,厚植黨史文化底蘊
組建專業團隊,多渠道收集資料,豐富黨史宣教內涵。一是深挖文獻資料。組織人員深入檔案館、圖書館,從縣志、黨史檔案中梳理出袁詩蕘領導學生運動、傳播進步思想,侯伯英創建黨組織、領導軍運工作等珍貴記錄,為講述革命先輩事跡提供依據。二是走訪民間采風。深入鄉村拜訪老黨員、老戰士及其家屬,傾聽蓮花湖建設、植樹造林等重大工程中黨員干部帶頭筑壩、植樹等故事,讓歷史鮮活呈現。三是注重實物收集。在紅色遺址、紀念館整理革命先輩舊物、武器模型、書信手稿等,讓聽眾直觀感受歷史。多渠道資料收集為活動筑牢根基,使鹽亭黨史故事更具深度與溫度。
干部領銜,激活黨史宣教活力
縣委黨史研究室干部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鹽亭黨史我來講”活動中擔當主力。一是主動擔當“講解員”。干部們深入鉆研鹽亭黨史,將袁詩蕘、侯伯英等烈士革命事跡和黨史故事爛熟于心,以專業且飽含深情的講述,為參觀者勾勒出革命先輩的英勇形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鹽亭黨史中的重大事件、關鍵節點娓娓道來,幫助群眾感受紅色精神的磅礴力量。二是積極成為“創新者”。打破傳統宣教模式,將鹽亭黨史與新媒體、地方文化深度融合,運用動畫、情景再現等形式,制作《星星之火照耀鹽亭—早期黨組織的創立》《紅色血脈傳遞信息—紅色交通線》等短視頻,讓黨史“活”起來,使黨史宣教更具趣味性與吸引力。三是自覺充當“推廣員”。通過官方網站、公眾號、廣播電臺發布等形式,讓鹽亭黨史故事走進千家萬戶,推動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多元聯動,構建大史志宣傳格局
以“鹽亭黨史我來講”為抓手,強化多元聯動,凝聚部門合力。一是與宣傳部門協作。積極提供權威資料與講解,利用“鹽亭發布”公眾號、“直播鹽亭”APP、“鹽亭紅”等平臺開設專欄,推送活動內容,確保宣傳準確生動。二是與文旅部門攜手。將紅色遺址與歷史古跡串聯,指導袁詩蕘烈士紀念園等教育陣地展陳打造,開發“紅色文化+歷史人文”研學線路,安排干部進行講解,讓游客感悟紅色精神。三是與教育部門聯動。制作《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共地下黨在鹽亭的革命斗爭》《傳承弘揚袁詩蕘精神 做新時代的追夢少年》等課件,選派干部進課堂開展主題班會、講座,講好鹽亭紅色故事,激發青少年學習熱情。多元聯動讓鹽亭黨史“活”起來、“傳”開來,凝聚奮進新征程的強大力量。
(綿陽市鹽亭縣委黨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