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前的位置:首頁正文
廣元市扎實推進“一中心兩走廊”史志文化建設工作
近年來,廣元市黨史地方志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來川來廣視察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兩個條例”和市委決策部署,緊緊圍繞“1345”發展戰略,突出廣元特色,創新開展“一中心兩走廊”史志文化建設,有力地推動了黨史地方志工作高質量發展。
科學謀劃布局,擘畫“一中心兩走廊”史志文化建設藍圖
立足廣元厚重的歷史文化、豐富的史志資源,獨特的地域優勢,謀劃以利州區為中心,建設集研究、展示、體驗于一體的史志文化中心;沿劍門蜀道和嘉陵江流域,規劃建設兩條主題鮮明、特色突出的史志文化走廊。
一是建設川陜甘結合部史志文化中心。發揮利州區主城區優勢和市區企事業單位集聚優勢,以武則天歷史名人文化為主牽引,用好用活轄區遺址遺跡、景區景點、產業園區、文化場館等資源,建設川陜甘結合部史志文化中心。
二是建設劍門蜀道史志文化走廊。以劍門蜀道為主線,陰平道、米倉道為支線,南起劍閣縣,經昭化區、利州區,北至朝天區,延伸至旺蒼縣、青川縣;以蜀道歷史文化為主牽引,串聯相關縣(區)豐富的史志文化資源,建設劍門蜀道史志文化走廊。
三是建設嘉陵江流域史志文化走廊。以嘉陵江流域為主線,南起蒼溪縣,經昭化區、利州區,北至朝天區;以紅四方面軍在廣元紅色文化為主牽引,整合串聯相關縣(區)各類史志文化資源,建設嘉陵江流域史志文化走廊。
協同聯動推進,匯聚“一中心兩走廊”史志文化建設動能
構建“四維協同”機制(市委統籌、市縣聯動、部門協作、區域聯合)和深化“五共模式”(資源共享、課題共研、活動共推、宣教共促、隊伍共建),以機制創新激發內生活力,形成縱橫貫通、多方聯動的史志文化建設格局,推動史志事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市委統攬把方向。市委常委會每年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史志工作,市委領導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常態研究史志工作。市委辦公室印發《關于加強“一中心兩走廊”史志文化建設工作的通知》,明確建設目標、內容等。市委組織召開“一中心兩走廊”史志文化建設調度會、川陜甘毗鄰市黨史地方志工作高質量發展座談會10余次。《創新實施“一中心兩走廊”史志文化建設項目》被中共廣元市委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領導小組評為2023年度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創新特色工作”。
二是市縣聯動抓落實。以“一中心兩走廊”史志文化建設為引領,深化市縣(區)“1+7”史志一體化聯動,采取市室統籌、牽頭縣(區)主抓、其它縣(區)具體落實,在課題研究、文化推介等方面實現集成創新、協同高效。聯合開展培訓60余場次、開展學習260余人次。聯合編纂史志書籍20余部,撰寫研究文章30余篇,開展專題研究10余個。聯動召開舉辦“一中心兩走廊”史志文化建設推進會、現場會等10余次,舉辦宣教活動50余次。
三是部門協同提質效。依托“一中心兩走廊”史志文化建設線路,加強與文化、旅游、鄉村振興等部門協作,聯合開發教學研相結合的紅色精品旅游線路20余條,組織舉辦慶“七·一”黨史知識競賽、蜀道大講堂“開學第一課”等活動300余場次。把史志文化學習作為干部培訓等工作的重要內容,邀請市委辦、市廣播電視臺等部門骨干為史志系統作信息撰寫、視頻宣傳等專題培訓20余期。首倡并組織召開了構建黨史地方歷史文化宣教平臺共建共享機制座談會,與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等11個部門通過會議共商、資源共享、信息共推、活動共辦等搭建“大融合”平臺,構建“大宣傳”格局,形成“大服務”體系。四是區域共建拓空間。與川陜甘毗鄰地區及省內兄弟市(州)深化合作,召開川陜甘毗鄰市黨史地方志工作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廣元——巴中構建“大史志”工作交流座談會近10次,為《川陜蘇區紅軍時刻標語圖志》《川陜蘇區故事精選》等提供資料200余份,共同開展學術研討活動10余次,聯合開展史志編研、學術研討、考察交流等活動20余次,推動“一中心兩走廊”史志文化建設向川陜甘毗鄰市延伸。
深化創新融合,彰顯“一中心兩走廊”史志文化建設價值
將“一中心兩走廊”史志文化建設與主責主業深度融合,為征編研審宣提供實踐平臺,提升社會影響力。發揮“存史、資政、育人”職能,挖掘歷史資源,推動靜態史料轉化為文化生產力,實現歷史研究與當代價值良性互動,增強地方文化軟實力。
一是深耕史志沃土,厚植文化發展根基。征集《習近平與廣元》等史志資料900余萬字、圖片2萬余張。編撰出版史志書籍60余部,開創性編纂出版全省首個市州文庫《廣元文庫》首期成果《廣元歷代方志集成》。加強對史志著作和史志題材作品、紀念場館展陳內容等的審核把關。通過系統化資源整合,既充實完善了史志文獻資料庫,又為史志文化走廊建設提供了優質內容,實現資源建設與文化建設互促共進。
二是創新文化載體,提升融合發展質效。在陣地建設方面,整合建成史志閱覽室和“七進”點位150余個,提檔升級旺蒼中國紅軍城等4個省級黨史學習教育基地,打造廣元城市展示中心(規劃館、方志館)城市文化新地標。在平臺建設方面,改版升級廣元史志網,集合相關部門(單位)媒體資源,拓展打造成一個集線下和線上多位一體的全媒體矩陣發布平臺。在內容創新方面,綜合運用各類新媒體平臺,聯合發布微黨課網課,精心打造“紅色蒼溪”等特色欄目;配合文化部門創編《信仰之城》等史志文藝作品20余部,推出“紅色征程”等研學課程40場次,實現了史志資源價值轉化與傳播效能的雙提升。
三是服務發展大局,提升文化引領效能。依托“一中心兩走廊”平臺優勢,深化資政服務功能,撰寫《關于在海綿城市建設中融入武則天歷史名人文化和紅色文化的建議》等資政報告40余篇,10余篇轉化為黨委政府決策,完成《廣元歷史沿革》等10余項專題研究,《論鄧小平的勞動思想極其當代價值》入選“四川省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2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在“一中心兩走廊”線路上舉辦“精神的力量——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的四川印記”主題宣傳教育等活動600余場次;制發短視頻廣泛宣傳,獲省級以上獎勵10余部;在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官網刊發廣元信息文章45篇,省級網站刊發2000余篇,發出廣元史志強音,講好廣元史志故事,助力實施“1345”發展戰略,加快建設“紅色熱土 康養勝地”和大蜀道國際文化旅游目的地,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現代文明凝聚奮進力量。
(廣元市委黨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