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前的位置:首頁正文
廣元市昭化區:文化傳承+產業振興 紅色文化賦能鄉村振興
廣元市昭化區通過系統挖掘紅色資源、創新文化傳播方式、深化產業融合發展,探索出一條“文化傳承+產業振興”的特色發展路徑,構建起紅色文化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的完整體系,有效激活鄉村紅色文化資源,實現文化傳承與產業發展的良性互動,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持久文化動能。
深耕紅色沃土,構建鄉村文化傳承新體系
立足紅色沃土,系統梳理本土紅色資源,構建多層次文化載體。一是以“紅色遺址+村史館”雙輪驅動,打造5個史志“七進”基地和12個史志閱覽室,在太公紅軍山、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等場所開設“樹下課堂”,讓村民在農閑時沉浸式感受紅色文化。二是聚焦傳統村落保護,在3個國家級、5個省級傳統村落建設“村史文化綜合體”,通過整理《昭化區革命老區發展史》等典籍,挖掘出37個鮮活的本地革命故事。三是共建“史志資源共享庫”,與區檔案館整合紅色檔案、口述史資料、老照片等各類資源200余件,打造“昭化記憶”數字資源庫,有效激活了鄉村歷史記憶。
創新傳播模式,培育鄉村文化振興新動能
突破傳統宣教模式,構建“本土化+互動式”傳播體系。一是培育“鄉村知客”隊伍,聯合區委宣傳部,通過方言培訓、情景模擬等方式,培養出62名能用“泥土話”講黨史的基層宣講員,其創作的《昭化紅軍故事》方言快板視頻網絡播放量超50萬次。二是打造“史志文化趕集日”品牌,將黨史知識轉化為燈謎競猜、情景短劇等趣味活動,累計舉辦200場,參與群眾達1.2萬人次,贈送史志書籍600余冊。三是創新“道德積分超市”機制,將參與黨史活動與積分兌換掛鉤,帶動300余戶家庭主動成為紅色文化傳播者。特別在青少年群體中開展的“紅色故事演講比賽”,吸引全區23所中小學參與,涌現出優秀少年宣講員47名,形成“小手拉大手”的學習熱潮。
深化融合發展,打造鄉村產業振興新引擎
積極探索“黨史+”融合發展模式。一是強化多維聯動,助力太公紅軍大院陳列館改陳布展工作,抓好天雄村史館對外開放運行,配合做好紅四方面軍指揮部遺址規劃建設等,豐富紅色文旅場景,著力打造昭化黨史學習教育高地。二是把研究成果運用到相關產業發展中,深挖紅色文化資源,撰寫《昭化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對策研究》,推動太公紅軍山、昭化古城等6處革命遺址納入全市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三是構建“新鄉賢帶徒”機制,成立8支跨行業宣講團隊,開展“訂單式”宣講43場,培養青年傳承人56名。其中云霧村利用史志傳習所培育的10名“紅色導游”,帶動該村旅游收入同比增長65%,實現文化傳承與產業振興雙贏。
?。◤V元市委黨史研究室 廣元市昭化區委黨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