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传媒在线,日韩国产天堂中文,九九夜夜操妹子,麻豆画精品传媒一区二区

四川黨史文獻網

你當前的位置:首頁正文

內江市委黨史地方志研究室扎實推進黨史三卷編寫工作

  內江市委黨史地方志研究室積極謀劃、主動作為,將黨史基本著作編寫納入構建大黨史格局進行謀劃,聚焦“四好”協同發力,有力有序推進黨史三卷編寫工作。

  畫“好”坐標軸,高位引領有序推進

  一是成立編審委員會。2024年9月,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主任,市委分管負責同志任副主任,相關部門負責同志為編委成員的《中國共產黨內江歷史(1978—2012)》編審委員會,負責編寫工作的整體規劃、方案設計、組織協調及督促指導,為編寫工作提供堅強保障。二是印發編寫工作方案。2023年開展前期調研,草擬編寫提綱,召開提綱專題研討會,組織黨史專家開展可行性研究。在此基礎上組織起草《〈中國共產黨內江歷史(1978—2012)〉編寫工作方案》,經市委常委會第138次會議審議通過并由市委辦公室印發,從指導思想、組織機構、編寫要求等八個方面對內江黨史三卷編寫工作作出整體部署和規范要求。截至2025年5月中旬,各縣(市、區)黨史三卷編寫工作方案已全部通過本級常委會審議,并印發實施。三是召開工作推進會。從2023年至目前,召開市本級提綱專題審改會6次,到各縣(市、區)面對面指導黨史三卷提綱修改5次,召開全市黨史三卷工作推進會3次,黨史三卷征編工作碰頭會14次,明確要求集中攻堅,確保2025年圓滿完成黨史三卷初稿編寫。各縣(市、區)黨史部門積極推動黨史三卷編寫,分別組織召開黨史三卷資料征集工作會和編寫工作座談會。

  放“好”壓艙石,全力夯實資料根基

  一是完善重點學習書目框架。補充購置中央和省級出版的重點黨史書目,深入研讀《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三卷上冊)》《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黨代會簡史——從一大到二十大》《論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等重點書籍,深入學習黨的三個歷史決議,舉辦青年史志大講堂5期,科室人員定期碰頭閱讀交流,廣泛學習篇章結構、語言風格和敘評體例,進一步確立提綱編寫的政治方向引領。二是梳理整合本地研究成果。按照時間順序、專題設置和大事紀實,整理內江主要黨史研究成果《中國共產黨內江歷史》《中國共產黨內江市委員會重要文獻》等30余部,整理《內江改革開放40年專題研討會論文選編》《內江市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等專題研討論文集10余部,梳理內江建設方略、內江市二OOO年經濟科技社會發展戰略研究等專題20余個,進一步理清內江黨的發展歷程、執政成就和經驗啟示。三是夯實黨史文獻資料基礎。聯合市委辦、市檔案館,歷時兩個月查閱整理內江1978—2012年重要黨史文獻檔案資料1500頁,120萬字,完成復印掃描及電子檔錄入留存,分類形成《內江六五計劃至十二五規劃》《內江市第一次黨代會至第六次黨代會》《中國共產黨內江歷史大事記1978—2012》資料匯編,會同改革開放以來編寫的《中國共產黨內江歷史大事記》《中國共產黨內江100年大事記》《內江改革開放40周年大事記》,進一步奠定堅實的資料數據基礎。

  用“好”助推器,多方汲取摸清所需

  一是主動“走上去”,向上爭取指導支持。圍繞黨史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多次向市委領導作口頭和書面匯報,爭取黨委對黨史相關工作的領導和指導,市委書記和分管領導關心黨史工作編寫,幫助解決具體困難和問題。爭取省委黨史研究室領導、專家對內江黨史三卷提綱編寫、資料征集、初稿編寫等進行業務指導,積極參加全省黨史基本著作編寫專題培訓會、全省地方黨史三卷編撰推進會,不斷提升基本著作編寫能力水平。二是積極“走出去”,向外拓展交流學習。印發《中國共產黨內江歷史(1978—2012)》專題調研具體方案,帶領各縣(市、區)黨史工作部門黨史業務骨干赴資陽市、廣元市、綿陽市、成都市新都區等地進行學習交流。對黨史基本著作編寫、黨史資料征集工作的開展方法以及組織管理、后勤保障、隊伍建設等工作開展交流座談和實地調研,汲取各家之長,學習先進經驗,為編寫工作注入新思路、新方法。三是定期“走下去”,向下摸清基層所需。室主任、副主任帶隊,分赴各縣(市、區)開展現場指導調研和專題培訓交流,以靈活簡便的方式,有力有效推動市縣兩級黨史三卷編寫工作的整體進度,及時傳達上級最新指示精神,聽取收集相關問題困難。及時組織學習《四川省地方黨史基本著作編寫指導規范》,把握主題主線、主流本質,理清重要會議、事件、文件的寫法,及時整理匯總省委黨史研究室對內江市黨史三卷提綱編寫提出的指導意見,發至各縣(市、區),更好地對標指導各地黨史三卷提綱修改和后續編寫。

  把“好”質量關,持續打造精品力作

  一是通力合作,有效充實編寫力量。選優配足編寫力量,既練好“內功”培養本室骨干編寫力量,又積極開展引智借腦,聘用黨史編研骨干人員,發揮內江高校史志分館全覆蓋資料共存和產教融合示范優勢,確保編寫工作的專業性和穩定性,高質量完成編寫任務。注重開門辦史,用好史志部門工作者,黨校、高校和社科研究機構等單位黨史教學科研人員,以及熱心參與黨史工作的離退休老同志等“三支隊伍”,為黨史三卷編寫質量的提高提供有力支撐。二是細化專題,突出地方黨史特色。聯合內江市委辦公室、內江市政府辦公室、內江廣播電視臺等單位,走訪原市委書記唐利民,原市委副書記、市長李亞平等10余位領導及親歷者,圍繞“內江對外開放的歷程及成效”“內江六五計劃至十二五規劃的制定和實施成效”等10余個專題開展訪談,形成全市地方改革開放口述史料20余篇、視頻圖片資料30余份。開展內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踐相關資料征集,分類形成內江市部門專題資料30余篇、圖片50余幅,不斷豐富完善研究框架,及時融入轉化到黨史三卷編撰中。三是集體研究,打磨提升書稿質量。學習研究中央、省、兄弟市州黨史三卷編寫提綱,結合中央黨史編撰培訓視頻,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逐章逐節確定思路,根據編寫需要常態化召開編寫審稿會,討論解決具體問題和困難。廣泛征求熟悉內江建設發展歷史和精通黨史著作編寫的老領導、老專家、老同志的修改意見和建議,對書稿進行反復修改、完善,不斷打磨提升書稿質量。在編寫過程中針對性地開展相關資料征集、相關專題研究和相關實地踏勘,力求使黨史三卷成為經得起歷史檢驗的精品力作。

  (內江市委黨史地方志研究室)

責任編輯:四川黨史文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