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前的位置:首頁正文
瀘州市敘永縣委黨史研究室賦能川南游擊縱隊紅色IP打造
近年來,瀘州市敘永縣委黨史研究室(縣地方志辦公室)立足職能定位,充分發揮專業優勢,以中國工農紅軍川南游擊縱隊活動舊址紅色資源為核心,聯動縣域紅色文化資源系統開發,精準指導紅色IP創新轉化工作,推動革命精神與時代價值深度融合,為全縣紅色文化高質量發展注入紅色動能。
強化頂層設計,夯實紅色文化根基
主動融入全縣紅色文化IP打造大局。針對黃坭鎮“中國工農紅軍川南游擊縱隊”舞劇創作項目,從史實考據、精神提煉、藝術轉化三個維度提供全程支持。系統梳理1935年至1937年游擊縱隊組建成立、戰略牽制、浴血奮戰的歷史脈絡,重點挖掘徐策、余澤鴻等領導人孤軍奮戰牽制強敵的革命事跡,確保舞劇歷史邏輯嚴謹、精神內核鮮明。串聯游擊縱隊成立大會、首站木廠梁子等重大歷史事件,既突出革命集體群像,又增強藝術感染力。
融合多元要素,激活文化創新表達
牽頭組織黨史專家、舞臺技術團隊召開座談會,圍繞“革命信仰的視覺化表達”為瀘州建設新時代紅色文化高地貢獻敘永力量等議題開展研討,強調“紅色精神與地域特色相融、歷史厚重感與時代審美共振”。指導團隊將川南苗族蘆笙舞、山歌對唱等非遺元素融入舞劇編排,再現軍民攜手抗敵的魚水情深;結合現代舞臺技術,利用燈光投影構建洛包阻擊戰等虛實場景,打造沉浸式觀演體驗,確保藝術創作既有歷史深度,又具傳播張力。
構建聯動機制 ,賦能時代價值傳承
指導黃坭鎮完善“紅色IP+文旅”產業鏈,規劃游擊縱隊戰斗遺址研學路線,開發“紅軍糧”“紅軍草鞋”等文創產品。聯動分水鎮木格倒苗寨,策劃“重走川南游擊路”主題教育活動,形成“一劇引領、多點聯動”的紅色文化矩陣。積極對接省、市黨史研究機構,推動“川南游擊縱隊”學術研究,為紅色文藝創作提供支撐。
下一步,敘永縣委黨史研究室(縣地方志辦公室)將繼續當好紅色文化的“守護者”“解碼者”“傳播者”,深挖本土紅色資源,讓本土紅色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瀘州市敘永縣委黨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