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前的位置:首頁正文
資陽市樂至縣委黨史研究室:聚焦“三化”發力聚力用力 為黨史學習教育賦能增效
《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頒布實施以來,資陽市樂至縣委黨史研究室堅持以提升黨史學習教育成效為目標,聚焦在“本土化”特色上發力、在“專業化”師資上聚力、在“多元化”載體上用力,持續激活黨史教育“神經末梢”,為黨史學習教育賦能增效。
立足“本土化”辦學
發揮本土特色,依托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陳毅故里,組織開展“追尋紅色足跡·鑄就忠誠擔當·建功偉大時代”集中教育培訓,讓黨員干部接受沉浸式黨史教育。精心打造線路,圍繞陳毅紀念館、“五彩金馬”、“左鄰右舍”等本土資源,加強黨史教育現場教學點的開發和保護,因地制宜打造3條精品教學線路。整合教育資源,將紅色文化與樂至川劇相結合,以陳毅元帥生平事跡為創作藍本,精心創作現代川劇《青年陳毅》《少年陳毅》等劇目作品,呈現一堂堂生動鮮活的歷史黨課,不斷提升黨史學習教育實效。
建強“專業化”師資
加強師資建設,拓寬選人視野,不僅從黨研室內部選拔理論功底深厚、黨史研究經驗豐富的骨干人員,還積極吸納黨校資深講師以及本地紅色文化研究學者等,構建起多元化的師資儲備庫。提升師資水平,圍繞“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不定期提供黨史最新研究成果、教學方法創新等內容的教育指導,讓師資們及時更新知識體系,掌握前沿動態。同時,開展教學研討交流活動,促進師資之間相互學習、分享經驗,不斷提升教學能力與水平。
創新“多元化”載體
搭建線上平臺,遴選18個鄉村振興、紅色文化、法治教育等現場教學點位,編制VR教育地圖,將黨史教育與黨性教育結合,課堂從“線下”搬到“線上”,讓黨員隨時隨地都能“充電”。豐富培訓形式,創新建立“田間課堂”教學模式,組建“田間講師”專業師資隊伍9支,在基層一線開展黨員冬春訓、“書記龍門陣”“黨員開會了”等活動80余場(次)。打造精品課件,高水平制作《靠人民永不忘》《陳毅元帥的嚴正家風》等情景式“弘毅”微黨課7部,有效增強黨史學習教育的豐富性和趣味性。
(資陽市樂至縣委黨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