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传媒在线,日韩国产天堂中文,九九夜夜操妹子,麻豆画精品传媒一区二区

四川黨史文獻網

你當前的位置:首頁正文

雅安市委黨史研究室在全省黨史部門主要負責人會議上的發言

深挖紅色資源“富礦” 推動黨史宣教走深走實

·雅安市委黨史研究室

  雅安是一片紅色熱土,全域為革命老區,在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積淀了豐富的紅色資源。2024年,雅安黨史部門以貫徹落實《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為契機,深入挖掘整理紅色資源、深化研究闡釋、創新宣教方式,推動黨史宣教走深走實。

  一、摸清紅色家底,做“實”征編基礎課

  一是加強收集整理。通過開展檔案查閱、口述訪談、實地走訪等形式,對涉及雅安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相關黨史事件和黨史人物的文字、圖片、實物、音視頻等史料進行廣泛征集,系統整理,建檔立卡,形成相關專題,建立“紅色資源史料庫”。


  二是扎實開展紅色遺址普查。成立工作組,制定細化工作方案,強化業務培訓,采取“大聯合+大走訪+大調研”方式,上下結合,堅持“縣級黨史部門初審+市級黨史部門復審+縣(區)常委會終審”三級會審制度,確保普查信息的全覆蓋、真實性和權威性。全市共普查出紅色遺址588個,建立市、縣兩級“紅色資源信息庫”。

  三是精心組織編纂。精選150余個紅色遺址編輯出版《四川省紅色遺址普查成果匯編(雅安卷)》,整理匯編《習近平總書記關懷指導雅安工作資料摘編》《雅安抗美援朝史料集》《紅軍強渡大渡河船工史料輯錄》等紅色書籍,完成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2023年度《西南人民革命大學西康分校資料整理工程》項目,建立“紅色資源成果庫”。為加強全市開展紅色資源保護利用,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提供了寶貴教材。

  二、深挖紅色資源,做“深”研究基本功

  一是加強理論闡釋。聚焦黨的創新理論,加強對紅色資源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的深度闡釋。聯合市委宣傳部、市社科聯、市委黨校等部門開展學術交流和理論研討,撰寫《推進紅色資源保護利用 凝聚雅安發展磅礴力量》《雅安長征文化資源保護利用研究》等資政文章30余篇。


  雅安市委黨史研究室召開“史志大講堂暨宣教技能培訓會”。

  二是開發精品課程。圍繞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開發《偉大長征精神的四川印記》《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雅安印記》《中國共產黨歷史中的紀律故事》等5門課程,應邀為全省黨史系統、全市黨校、基層干部群眾宣講。組織開展黨史題材作品、紅色紀念場館展陳內容的審核,幫助夾金山長征干部學院“星級化”現場教學點指導打造一批微黨課。

  三是開展資政服務。撰寫《習近平總書記對雅安發展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實踐研究》《追溯川藏公路前世今生 服務“川藏鐵路第一城”建設》《大熊貓IP與茶文化IP融合發展研究》等資政報告9篇。拍攝《史話雅安》專題片,為大會300多名接待人員培訓班宣講雅安紅色文化,撰寫《追尋紅軍之路 弘揚長征精神》特稿等服務2024四川省文化和旅游發展大會。結合開展黨紀學習教育,整理雅安黨史人物故事和雅安黨紀人物故事15篇,為開展黨紀學習教育提供生動教材。

  三、傳播紅色文化,做“活”宣教大文章

  一是鞏固“七進”成果。認真落實全省黨史“七進”工作現場推進會精神,不斷豐富和完善“七進”內容和載體,積極打造“七進”點位,創建史志閱覽室、村史館、黨史墻和史志圖書角,贈送史志書籍12000余冊。培育和打造中共黨史學習教育基地5個。成立9支史志文化進校園宣講隊,用活黨史“雙員”“五老”和紅軍后代等資源,發揮“金秋”“青衣江”“小茶苗”“紅領巾”等宣講隊作用,組織開展“黨史故事我來講”“紅色歌曲我來唱”“紅色劇目我來演”等宣教活動500余場次,覆蓋15萬余人次。


  雅安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魏濤帶隊赴名山區調研“史志閱覽室”設置情況。

  二是創新宣教形式。主動求新求變,不斷改進黨史宣教表現形式,豐富宣教產品,積極創作更接地氣,更喜聞樂見的作品。組織策劃紅色情景劇和音樂黨課,參與創作微電影《英雄機槍手田文富》《紅色糧倉》、廣播劇《紅軍傘》、連環畫《雪山魂》等。制作黨史音視頻18部,選送15部音視頻作品參與全省系列主題活動。全年閱讀(播放)量達230萬,點贊量近4萬次。

  三是拓寬宣教渠道。順應傳播格局變革和媒體融合大趨勢,開設微信公眾號5個、抖音號2個、融媒體史志專欄4個,努力構建宣教新媒體矩陣。積極轉化紅色遺址普查成果,在《雅安日報》開設“追尋紅色足跡 汲取奮進力量”專欄,緊扣不同時間節點的重大黨史事件,宣傳報道雅安紅色遺址承載的黨史故事,在“云小雅”“掌上雅安”APP、“四川雅安”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黨史宣傳的傳播力不斷增強,影響力不斷擴大。

責任編輯:四川黨史文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