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委黨史研究室貫徹落實《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情況綜述" /> ——成都市委黨史研究室貫徹落實《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情況綜述" />

天美传媒在线,日韩国产天堂中文,九九夜夜操妹子,麻豆画精品传媒一区二区

四川黨史文獻網

你當前的位置:首頁正文

聚焦主責主業 主動擔當作為 扎實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見行見效
——成都市委黨史研究室貫徹落實《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情況綜述

  《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實施以來,成都市委黨史研究室切實履行“以史鑒今、資政育人”職責使命,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史和黨史工作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要求,把學習貫徹《條例》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抓緊抓好,一體推動黨史“征、編、研、宣、審”各項工作高質量發展,在著力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推動全黨全社會學好黨史、用好黨史取得新的成效。

  一、堅持“黨史姓黨”,牢牢把握黨史工作正確方向

  一是學深悟透黨的創新理論。結合鞏固拓展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教育成果,發揮“第一議題”和理論學習中心組領學促學作用,創新青年理論學習機制,采取主題聯學、線上互學、沙龍活學、個人自學等方式學習黨的創新理論成果。開展習近平總書記成都足跡專題史料整理研究,征編文字資料15萬余字、圖片影像30余份,在對標對表、系統梳理習近平總書記關懷指導成都工作的足跡和相關史料中持續深化學習。

  二是多措并舉傳達貫徹《條例》。市縣兩級黨委常委會會議傳達學習《條例》24次,成都市錦江區、雙流區、簡陽市、都江堰市、大邑縣等地出臺《關于開展“紅色精神薪火傳”黨史學習教育進校園的工作方案》《<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宣講工作方案》等制度文件10余個,舉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專題培訓班,在各類新聞媒體刊發《條例》相關宣傳闡釋文章360余篇,共同營造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濃厚氛圍。

  三是守牢黨史領域意識形態陣地。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制定完善《貫徹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意見》《重要黨史文獻題材作品審讀工作實施辦法》《網站及新媒體平臺管理制度》《網絡輿情應急預案》等制度。認真審核各區(市)縣黨史三卷大綱、四川紅軍長征數字展示館等黨史題材作品(材料),嚴把政治關、史實關。

  二、服務中心大局,聚焦重大戰略部署主動作為

  一是開展國家戰略部署成都實踐史料征編研究。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戰略部署,開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專題史料征集整理。與省同城化辦公室、市發改委等建立聯動機制,征編形成20余萬字史料,12個重大成果和典型案例入選《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實錄(2020—2024)》。編撰《成德眉資同城化大事記(2023)》,協同構建成德眉資紅色旅游走廊。

  二是開展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史料征編研究。圍繞市委探索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實踐、超大特大城市轉型發展新路徑等開展史料征集和研究,編制規范、加強統籌、優化方式,忠實、全面記錄市委治蓉興蓉的新思路、新舉措、新成就,征集整理180余萬字,500余張圖片,高質量編撰《中國共產黨成都執政實錄(2023)》《中國共產黨成都歷史大事記(2024)》。

  三是開展中國式現代化成都篇章資政研究。聚焦成都全面深化改革、智慧蓉城建設、城鄉融合發展等決策部署,開展系列專題研究。建強涵蓋黨史專家、黨史業務骨干、研究性人才等60余人的黨史專家智庫,借智借力、深化研究。組織形成《關于用好用活紅色資源賦能鄉村振興的探索與思考》等資政報告40余篇,提供決策參考。

  三、深耕黨史研究,提升黨的歷史和理論研究水平

  一是精心編撰黨史基本著作。突出“廣征、精編、嚴審、核準”原則,編輯出版《中國共產黨成都歷史大事記(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編撰形成《成都改革開放口述史》。全面梳理成都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重大黨史事件和人物,征集文稿資料5000余萬字,圖片1000余張,開展專題研究和座談26次,實地走訪決策者、親歷者、見證者192人次,有序推進《中國共產黨成都歷史(第三卷)》編寫。

  二是深入研究“成都解放”恢宏歷史。千方百計深挖史料,廣征博搜專題史料40萬余字,校訂考證諸多史實,填補50余項史料空白。攻堅撰寫包括文字22萬字、800余張圖片的展陳文本。推出30余項研究成果,編輯出版《成都解放專輯》。著力推動中研院專項引導資金項目《最后的決戰:成都戰役》公開出版。

  三是扎實開展黨史專題研究。圍繞“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20周年”征集87篇論文,精選28篇編輯形成《歲月留痕》專輯。開展紅軍在成都、抗戰中的成都力量、抗美援朝等“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成都印記”專題史料征集,形成《任弼時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開展黨建工作的四重路徑》等10余篇論文,多篇入選中研院等部門主辦的全國性學術研討會和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

  四、創新黨史宣教,擴大黨史影響力感召力凝聚力

  一是用好用活紅色資源。完成全市447處紅色遺址普查建檔,公開出版《四川省紅色遺址普查成果匯編(成都卷)》。向市“兩會”代表委員、中小學校師生贈閱《尋跡紅色蓉城》,獲得好評。戰旗村參加全省黨史學習教育基地巡展,成都游擊斗爭史料館等3個點位入選省級首批示范點。加強紅色資源轉化利用,聯合文旅部門打造“橫山崗紅軍戰斗遺址—建川博物館聚落—成都戰役烈士陵園”等紅色研學線路,全市域內建成史志閱覽室300余個。推動邛崍市高興村、蒲江縣銅鼓村、大邑縣飛水村全國紅色美麗村莊建設。

  二是拓展黨史宣教渠道。開展“短視頻里說黨史 講述紅色好故事”短視頻展播,創作《新中國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等100余部融媒體作品,先后在CCTV-7、中研院“黨的歷史”視頻號等中央、省市主流媒體和新媒體平臺播出,多部作品在省級各類活動中獲獎。據不完全統計,短視頻點擊量達1000余萬次,社會反響熱烈。推動紅色文化進高校,參與全省“青年學黨史·奮進新征程”大學生有聲閱讀黨史作品展播,聯合征集中英文作品771部,獲組織獎。組建“蓉城黨史宣講團”,培育“紅領巾”講解員,分層次、分對象、分領域開展宣講340余次。

  三是創新黨史宣教方式。堅持“一年一主題”,注重“一進一特色”,召開黨史“七進”現場會,提高黨史宣傳教育質效。利用數字技術,加快成都革命歷史數字館建設。聯合區(市)縣黨史部門推出沉浸式劇目《星光·1953》、話劇《熱血澎湃頌青春》、音樂舞蹈劇《東灌》,情景黨課《職責》《一封家書》等10余部多形式黨史題材作品。

  五、加強自身建設,鍛造高素質專業化黨史干部隊伍

  一是加強黨史黨建深度融合。開展“傳承紅色基因當先鋒,為黨護黨興黨建新功”系列主題活動,多次組織黨史干部到科創生態島、中國—歐洲中心等全市高質量發展的前沿陣地學習調研,把黨建引領與鮮活黨史有機融合,推動干部在大局下思考、大局下行動。

  二是深入開展崗位大練兵。創新“傳幫帶”干部梯度培養機制,舉辦青年理論學習研討會6次,開展各類專題培訓10余次。開展文稿寫作、調查研究等綜合素能實戰培訓,邀請中研院、黨校、高校黨史專家學者進行專業輔導。組織年輕干部赴延安、井岡山干部培訓基地等地“充電蓄能”“培根鑄魂”,不斷加強黨史骨干隊伍建設,夯實黨史工作人才支撐。

  三是持續加強干部作風建設。堅持好干部標準,推進建章立制10余項,規范內部管理。通過重大編研項目攻關、重點工作集中攻堅,挖掘車耀先、張露萍等黨史人物紀律故事,錘煉干部務實工作、勇于擔當的作風。

  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新征程呼喚新擔當!下一步,成都市委黨史研究室將勇擔為黨存史立傳、編修“紅色家譜”的職責使命,馳而不息抓好《條例》貫徹落實,與推動全市黨史工作五年規劃走深走實緊密結合,真抓實干推出有分量、有質量的黨史精品力作,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萬千氣象的成都篇章貢獻黨史力量!

 ?。ǔ啥际形h史研究室)

責任編輯:四川黨史文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