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前的位置:首頁正文
綿陽黨史部門多維創新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綿陽黨史部門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中,注重創新形式、豐富活動載體,結合本地實際和現代技術手段,讓黨史學習教育實現從“單向灌輸”到“雙向互動”、從“理論說教”到“實踐感悟”的轉變,提升黨史學習教育的吸引力,推動黨史研究成果的轉化運用,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打造“線上+線下”融合學習平臺
一是注重“線上創新”。在綿陽黨史方志網站和其他市級部門網站設置“黨史學習教育”欄目,開置“黨史天天學”“紅色故事匯”等專欄,方便黨員干部群眾隨時隨地學習。利用“史志綿陽”“史志江油”“史志梓潼”等微信公眾號和“今日安州”App宣傳綿陽地方黨史,推出“黨史上的今天”系列黨史故事和“百秒講黨史”系列微視頻。開展“云直播”活動,邀請相關紅色文化專家線上講座、直播探訪綿陽紅色遺址。二是注重“線下深化”。利用重要時間節點和重大黨史事件,組織“紅色讀書會”“黨史知識競賽”等互動活動,增強學習參與感。在重要黨史“七進”場所,設立“黨史書屋”和“黨史學習角”,配備黨史書籍和影像資料,營造濃厚氛圍。創作地方紅色文化圖冊《紅色綿州》《紅旗漫卷——紅四方面軍長征過綿陽》等,攝制黨史紀錄片和微視頻《有一些名字》《我們自己的英雄》等。舉辦“百年風華·綿陽印記”主題展覽,展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綿陽發展的光輝歷程變遷。
深挖本土紅色資源,強化實踐教育
一是開展紅色教育基地賦能活動。主要依托綿陽“兩彈一星”紅色教育基地、王右木紀念館、江油紅軍文物陳列館等本土資源,開展沉浸式教學,組織黨員實地參觀、重溫入黨誓詞。重點編排了《國魂》《鄧稼先》《奇跡與豐碑》等紅色情景劇,通過演繹形式再現歷史場景,增強情感共鳴。在梓潼兩彈城“航天科技館”、北川“紅軍長征過綿陽”展覽館等場館運用VR/AR技術還原黨史重大事件場景,打造虛擬展廳,讓學習者“身臨其境”開展黨史學習。二是打造“紅色足跡”研學路線。設計“科技報國”“三線建設”“抗震救災”等主題研學路線,將黨史學習教育與綿陽科技城特色結合,突出“兩彈一星”精神、科學家精神和抗震救災精神的傳承與發展。
分層分類精準教育,覆蓋全群體
一是在黨員干部中開展專題培訓班、研討班,結合“三會一課”進行常態化學習,注重學用結合,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二是針對青少年群體,在中小學開展“紅色故事進校園”“紅領巾講解員”等活動,組織學生參與紅色主題繪畫、演講和征文比賽。三是聯合高校開展“青年大學習·黨史青年說”演講比賽、知識競賽,激發青年愛國熱情。四是廣泛聯系基層群眾,通過社區文藝匯演、紅色電影展播、方言快板等通俗易懂的形式,推動黨史知識“飛入尋常百姓家”。
(綿陽市委黨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