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前的位置:首頁正文
聚焦常態長效 服務發展大局——全省貫徹落實《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情況綜述
《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實施以來,四川省委黨史研究室統籌帶動全省黨史部門,圍繞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聚焦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錨定推動黨史工作高質量發展,全力抓實《條例》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切實推動《條例》各項規定落到實處、見到實效。相關做法受到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肯定,黨史“七進”工作在全國黨史和文獻部門主要負責人會議上做經驗交流。
一、高位部署推動,抓實《條例》各項規定落地生根
省委高度重視《條例》學習宣傳貫徹,省委黨建領導小組2024年第1次會議傳達學習《條例》精神,將學習貫徹列入工作要點安排部署。省委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先后對貫徹落實提出明確要求,省委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領導小組將黨史學習教育的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納入工作職責,從領導體制上保障了全省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省委黨史研究室按照省委要求,將《條例》貫徹落實作為重中之重,迅速反應、抓實抓好。
及時傳達貫徹。室務會及時組織專題學習,帶頭深入領會。召開全省黨史部門主要負責人會議,下發學習貫徹通知,安排具體落實舉措。征訂并發放《條例》單行本,組織黨史干部收看曲青山院長宣講報告,赴基層開展宣傳宣講等,確保黨史部門先學一步、學深一層。
密集宣傳闡釋。積極發揮“主陣地”和“生力軍”作用,在主管主辦的網站、微信公眾號、雜志等宣傳平臺開設專欄,廣泛聯系川觀新聞、《四川黨的建設》、四川在線等媒體密集加強宣傳解讀稿件投送,闡釋《條例》出臺重大意義、主要內容、顯著特點等。
積極建言獻策。研究提出“提供黨史學習教育讀物”“建好黨史學習教育陣地”等7個方面22條措施,報省委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領導小組。推動將黨史學習教育工作開展情況納入黨建工作責任制,納入領導班子、領導干部目標管理和考核體系,納入巡視巡察內容。
在省委統一安排部署下,21個市(州)黨委常委會均對《條例》進行了專題傳達學習,全省制定出臺《條例》貫徹落實文件25個,刊發宣傳闡釋理論文章2800余篇,形成了一級帶一級、全黨一起學的良好局面。
二、深化黨史研究,豐富黨史學習教育內容支撐
省委黨史研究室把出優秀成果作為硬道理,深化黨史研究,打牢黨史學習教育堅實基礎。
編好基本著作。修改完善《中國共產黨四川歷史(1949—1978)》,集中攻堅完成50萬字《中國共產黨四川歷史(1978—2012)》初稿編寫;編撰《習近平總書記關懷指導四川工作資料摘編(2012—2024)》《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實錄(2020—2024)》《中國共產黨四川100年歷史大事記》等著作,為黨史學習教育提供權威正本支撐。
開展專題研究。圍繞四渡赤水、三線建設、抗震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等重大黨史事件和四川獨有的黨史資源開展研究闡釋。下大力氣擦亮“紅軍長征在四川”紅色名片,編撰形成《紅軍長征在四川大事記》《毛澤東長征在川大事記》等成果初稿。
編撰簡明讀物。精心編寫《四川百年黨史中的紀律故事》《四川黨史人物傳》(第四卷),加快《紅軍長征在四川故事集》《中央紅軍四渡赤水在四川故事選編》編撰出版,用口袋書、講故事的方式,讓兼具權威性和可讀性的研究成果“飛入尋常百姓家”。
在省委黨史研究室指導把關下,全省各級黨史部門緊扣中心工作大局和社會黨史學習需求,推出黨史編研精品力作。雅安完成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宣傳引導資金項目《西南人民革命大學西康分校資料收集整理工程》,遂寧在建市40年之際推出《閃光的足跡》《輝煌四十年》,阿壩梳理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歷程編撰《阿壩州生態文明建設實錄》,匯聚形成黨史研究成果集成,為廣大干部群眾學習黨史、了解黨史提供權威教材和基礎讀本。
三、活化宣傳形式,營造黨史學習教育良好氛圍
省委黨史研究室緊扣《條例》要求,著力在宣傳載體的多元化、宣傳效果的共情化上下功夫,增強黨史學習教育吸引力感染力。
建強學教陣地。在雅安石棉縣召開全省黨史“七進”工作現場推進會。完成全省“1+21”紅色遺址普查成果匯編。建成省、市、縣三級史志閱覽室1955個。聯合全省75個省、市級黨史教育基地,舉辦“走進四川黨史 追尋紅色印跡”全省黨史學習教育基地系列活動,通過舉辦一次黨史學習教育基地巡展、編印一本紅色教育場館集錦、上線一批紅色精品展覽等“八個一”活動,打造面向社會面向群眾的可移動、可循環網上紅色教育場館。
豐富傳播載體。積極布局和占領新媒體傳播陣地,舉辦“精神的力量——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的四川印記”短視頻展播、“青年學黨史·奮進新征程”全省大學生有聲閱讀黨史作品等主題活動,收集各類短視頻作品592部、中英文有聲閱讀音頻作品923部,精選部分作品在“學習強國”等平臺線上展播,視頻點擊量超1300萬,音頻作品點擊量達40萬,推動黨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守牢宣傳陣地。制定《重大黨史文獻題材作品審核工作實施辦法》《重要黨史文獻題材作品審核接件程序的補充規定》等制度,完成18個國家級、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資料和《抗美援朝老戰士口述史資料》等書稿共計1000余萬字的審核工作,切實把好了史實關、政治關。會同省委網信辦推進網上歷史虛無主義清理整治,堅決守牢守穩黨史領域意識形態陣地。
《條例》實施后,全省各級黨史部門充分利用各類陣地開展形式多樣的宣教活動9500余次,覆蓋近500萬人次,用權威的黨史作品弘揚主旋律、用生動的表現形式傳播正能量。
四、統籌各方力量,建強黨史學習教育人才保障
省委黨史研究室按照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的原則,大力建設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高素質黨史學習教育工作隊伍,為黨史學習教育提供堅實人才保障。
打造骨干隊伍。針對黨史干部的知識弱項和能力短板,深入開展干部隊伍崗位大練兵。以集中編研、課題攻關、上臺講課等方式加強干部培訓培養。會同省委組織部,舉辦“新時代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專題培訓班”,請《條例》起草組專家、四川黨史學界專家進行講授。
建強專家智庫。建成四川黨史專家智庫、重要黨史文獻題材作品審核專家庫,聘任包括省直機關復合型領導干部,黨校、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專業性學術人才的152名專家;廣泛吸納黨史專家學者、省級部門及科研院所領導、各級黨史工作者和愛好者加入四川省中共黨史學會,參與黨史資料征集、課題研究、政策宣介、意識形態引導等各方面工作,在資政建言、學術研究、審讀審看、宣傳育人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借力壯大力量。加強縱向聯動和橫向協作,全力構建“大黨史”工作格局。與檔案、地方志等省直部門建立資源共享機制,同成都理工大學、西南石油大學等在川高校開展合作聯系。總結推廣基層發揮“五老”力量參與黨史學習教育工作的做法,大力發展兼職黨史員、黨史聯絡員、黨史“土專家”,充實基層黨史學習教育人才隊伍。
全省各級黨史部門加大黨史人才培養鍛煉力度,共舉辦貫徹落實《條例》、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各類培訓550余個,培訓全省黨史工作者、黨史專家學者、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務工作者、黨員干部共75000余人/次;同時,多措并舉壯大工作力量。成都市委黨史研究室分著作編撰、短視頻制作、紅色紀念場館文本撰寫等5個方面開展黨史人才專題學習研討;自貢市創新采取“片區+行業”方式整合黨史聯絡員隊伍,全域開展黨史宣講活動,共同推動愛黨史、學黨史、用黨史在全黨全社會蔚然成風。
(執筆人:朱亞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