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前的位置:首頁正文
省委黨史研究室主任榮凌在全國黨史和文獻部門主要負責人會議上的發言
編者按:
2月18日至19日,全國黨史和文獻部門主要負責人會議在北京召開。按照會議安排,四川等省市黨史部門在會上交流發言,省委黨史研究室主任榮凌作了題為《用好“七進”載體 提升“七進”質效 持續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的大會發言,現予刊發。
用好“七進”載體 提升“七進”質效
持續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
2024年,四川省委黨史研究室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貫徹落實《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為契機,進一步推動黨史“七進”體系更加健全、陣地更加完善、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全省學好黨史、用好黨史的氛圍日益濃厚,社會各界關注、支持黨史工作的良好局面持續鞏固。
一、層層發力、一體推進,打好“組合拳”。把黨史“七進”工作納入省委對市(州)工作目標考核,作為省委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領導小組貫徹落實《條例》具體舉措,列入全省黨史工作五年規劃和年度重點任務。制定全省黨史“七進”《工作指南》,明確7個領域33項分類指標,確保“七進”工作有章可循。在雅安市石棉縣召開全省黨史七進”工作現場推進會,組織省直機關、高校、企業和市縣等100余名黨史黨建分管同志,實地參觀示范點位、沉浸體驗情景黨課、總結交流工作經驗,進一步明確“七進”任務、形成工作合力。各市(州)黨史部門積極爭取黨政重視、多方支持,結合實際制定實施方案,分領域、分層級推動“七進”落地落實,逐步形成上下聯動、一體推進的新格局。
二、以點帶面、分類指導,實現“全覆蓋”。科學規劃“七進”點位,突出“一進一特色”,分類制定推進措施。聯合相關主管部門,建成省檔案館、四川大學、成都市青羊區商業街社區、武警成都支隊某執勤中隊等11個省級示范點位,實現7個領域全覆蓋。指導省衛健委舉辦四川衛生黨史專題展,開展“我講黨史半小時”等活動;四川發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設立黨史學習教育“創意書咖”,推動黨史進車間、進項目、進工地;“學習強國”四川學習平臺開設黨史學習教育線上專欄,打造“學習強國”線下主題街區;阿壩紅原縣打造紅色“大篷車”,深入遠牧點開展藏漢雙語黨史宣教活動。指導支持相關單位建好陣地、完善制度、常態化開展活動,提供黨史讀物、審核把關、宣傳宣講等服務。累計建成“七進”點位149個,配送黨史書籍15萬余冊,年開展“七進”活動3000余場次,覆蓋500萬余人,推動正史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
三、夯實內容、豐富供給,下足“基本功”。積極探索一項研究、多元轉化、分眾傳播的工作模式,為黨史“七進”提供“菜單式”內容供給。編輯出版《中國共產黨四川歷史》(第一卷、第二卷)《中國共產黨四川100年簡史》等正本著作,推出《紅軍長征在四川》《四川黨史人物傳》《四川革命烈士詩文選析》等專題研究成果,出版“1+21”全套《四川省紅色遺址普查成果匯編》,撰寫《四川百年黨史中的紀律故事》《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全面深化改革的歷程及特點》等資政報告,聯合創作《歌聲中的黨史》、舞劇《努力餐》、詩劇《咱們的總司令》等作品,為各級干部群眾提供豐富“精神食糧”。堅持樹立正確黨史觀,出臺重要黨史文獻題材作品審核工作《實施辦法》,遴選52名黨史人才組建審核專家庫,2024年審核重大黨史題材作品46件1000萬余字,提出修改意見3200余條。
四、創新形式、拓寬渠道,形成“大合唱”。堅持“大黨史”工作理念,召開全省構建“大黨史”工作格局現場會,統籌各方力量,搭建活動平臺,營造濃厚氛圍。聯合省委教育工委、團省委、西南石油大學、四川傳媒學院,舉辦“青年學黨史·奮進新征程”全省大學生有聲閱讀黨史作品活動,編寫45個黨史文本印發在川高校,117所高校3000余名師生踴躍參與,收到中英文參賽作品923部,精選196部優秀作品在線上線下展播。聯合廣元市委舉辦“精神的力量——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的四川印記”主題短視頻展播評選活動,征集到省紀委監委機關、省總工會等單位制作的短視頻作品592部,活動上線9天訪問量突破1300萬次、總投票數達330余萬。聯合資陽市委舉辦“走進四川黨史·追尋紅色印跡”全省黨史學習教育基地“八個一”活動,精選75處黨史學習教育基地在全省黨校、高校、中小學校等巡回展出,編印《四川省黨史學習教育基地集錦》并制作H5紅色展陳融媒體產品,在學習強國、四川日報等媒體平臺展播,成為面向社會面向群眾的可移動、可循環網上紅色教育陣地。
下一步,全省黨史部門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史和文獻工作及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貫徹落實本次會議精神特別是青山院長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貫徹落實《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集中攻堅黨史三卷、四卷編寫,穩步推出四渡赤水在川史實研究“四書一館一片”編研成果,扎實推進專題研究和資政研究,以“七進”為抓手不斷深化黨史宣傳教育,為黨史和文獻工作高質量發展、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