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前的位置:首頁正文
樂山市五通橋區委黨史研究室:發揮職能優勢 拓寬黨史宣傳平臺
在構建“大黨史”工作格局的主導下,樂山市五通橋區委黨史研究室主動參與融入各級、各部門的宣傳文化活動,以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為抓手,拓寬黨史宣傳平臺,用好各類宣傳陣地,為建設綠色大硅谷、打造美麗小西湖、構建幸福五通橋的美好愿景貢獻精神力量。區委黨史研究室在這一過程中,通過喚醒參與意識、盤活紅色文化資源、推動黨史工作下基層等多維度的創新實踐,為五通橋區的黨史教育與文化傳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積極參與各類活動,讓黨史研究成果活起來
區委黨史研究室積極參與各類征文和評選活動,提交《五通橋是一首古老的歌》《黨史人也有自己的理想紅心》等多部作品參與區委宣傳部、區作協聯合組織的“西壩豆腐杯”全國征文大賽,以及《關于保護開發利用樂山紅色革命策源地資源的建議》《五通橋區第一個黨組織創建及相關資料選編》參與五通橋區2022—2023年度哲學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選活動。近期,紅色記憶文章《為了嶄新的黎明》在《嘉州文史》頭條全文刊載。這些作品不僅展示了五通橋區豐富的黨史資源,更讓黨史研究成果以更加生動、鮮活的形式走進公眾視野,喚醒了社會各界對黨史研究的關注與參與意識。
利用紅色遺址普查成果,把紅色文化資源用起來
區委黨史研究室充分利用全區開展新一輪紅色遺址普查工作的契機,進一步完善梳理紅色遺址背后的故事,豐富黨史內容。通過印制五通橋區紅色地圖,打造紅色旅游新地標,推進紅色遺址劉伯承元帥養傷處——張公館所在地金粟鎮雙漩壩村村史館建設,深入挖掘和展示紅色村的紅色故事。這一系列舉措,不僅保護和傳承了紅色文化,更促進了紅色旅游的發展,為五通橋區的經濟發展與文化振興增添了新的動力。
推動黨史宣教下沉,讓黨史“七進”興起來
與區圖書館、區委黨校、金山鎮先家村等共建區級鎮級史志閱覽室,贈送黨史書籍500余冊,打造“史志講堂”,組織黨史專家、史志愛好者到學校、企業、村(社區)、文化站點等開展紅色故事宣講。這一系列黨史“七進”活動,讓黨史教育深入基層,促進了黨史知識的普及與傳承,增強了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黨史意識與文化自信。
下一步,五通橋區委黨史研究室將繼續秉承“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的理念,深入挖掘五通橋區的紅色革命歷史與文化資源,加強與社會各界的合作與交流,賡續紅色血脈,提高黨史宣傳教育影響力。通過持續創新黨史宣傳方式,豐富黨史教育內容,致力于打造更多具有地方特色、時代氣息的黨史教育品牌,為五通橋區的文化繁榮與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樂山市五通橋區委黨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