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前的位置:首頁正文
廣安市委黨史研究室:創新機制 推動形成大黨史工作格局
近年來,廣安市委黨史研究室著力創新機制構建大黨史工作格局,推動廣安黨史工作取得新進展。
黨委重視、推動有力的領導機制
堅持把構建大黨史工作格局作為打造黨史名片、塑造黨史品牌、推動黨史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提高政治站位,把黨史學習教育納入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計劃。專門制定黨史優秀科研成果資助辦法,鼓勵各個方面特別是廣大黨史研究愛好者積極參與黨史征編研究。及時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史宣傳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把好政治關、史實關,堅決防止歷史虛無主義。2023年以來,市委領導先后5次對黨史工作作出批示,極大地鼓舞了全市黨史部門干事創業的熱情。
上下協調、一體貫通的聯動機制
一是向上爭取支持。在上級黨史部門大力支持下,積極開展“七一勛章”獲得者柴云振同志口述史采集,取得階段性成果。在中省黨史部門和專家精心指導幫助下,加強鄧小平手跡資料征集,按質高效完成鄧小平故居陳列館、鄧小平緬懷館改陳方案審校,撰寫《鄧小平赴中央工作后歷次回川情況概述》資政報告。二是對下加強指導。召開全市黨史系統業務培訓會,邀請專家圍繞廣安三線建設歷史、鄧小平實事求是的破局智慧等作專題輔導報告,提升黨史干部業務素養。三是開展協力攻關。整合力量,集全市黨史部門之力完成重點任務。聯合開展全市紅色遺址普查,即將出版《四川省紅色遺址普查成果匯編(廣安市卷)》。搶救性采訪抗美援朝老戰士,編撰形成《廣安抗美援朝老戰士口述史》。
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協作機制
一是充分發揮黨史資政職能,主動服務中心大局,積極參與做好鄧小平故里“兩館”改陳及市烈士紀念館、市博物館、廣安工運館、廣安國防教育中心等重要展陳文本史料提供、大綱審讀審核等工作。二是充分發揮相關部門的優勢,借力提升廣安黨史影響。發揮鄧小平故里管理局人才優勢,著力加強鄧小平文物資料征集和鄧小平思想生平研究工作,今年征集到一批珍貴的鄧小平文物資料,鄧小平故居陳列館—四川大學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已正式成立。與市紀委監委合作打造紅巖·華鎣烽火警示教育基地,已成為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打卡地。與市文聯合作開設“書畫黨史”欄目,推動黨史“七進”。三是探索跨區域合作交流,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簽訂《協同推進渝北廣安兩地黨史研究戰略合作協議》,兩地合作編撰華鎣山起義軍事負責人曾霖傳記,聯合啟動《川渝高竹新區建設實錄(2020—2024)》編寫工作。
匯聚人才、多出精品的激勵機制
邀請小平干部學院、廣安職業技術學院等專家教授45名,建立起廣安特約黨史研究員人才隊伍。搭建黨史研究平臺,精選黨史學科研究課題,吸納全市機關、事業單位、學校等參與課題研究,近3年來共立項138項,結項120項。堅持資助黨史優秀科研成果,近3年累計資助黨史論文(資政文章)100余篇(次),涉及作者230余人(次),有效調動了全市有關方面同志從事黨史研究的熱情。
(廣安市委黨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