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前的位置:首頁正文
巴中市通江縣委黨史研究室:抓住重點精準發力 不斷拓展大黨史工作格局
2024年,巴中市通江縣委黨史研究室圍繞“史料增容、著作增質、宣教增效、隊伍提能”工作目標,抓住平臺建設、載體創新、互聯互動三個重點精準發力,奮力拓展大黨史工作格局,推動全縣黨史工作高質量發展。
建優平臺,凝聚合力
積極爭取縣委政府的支持和各部門(單位)的配合,在縣委的統籌下,充分整合宣傳、黨校、文旅、地方志、融媒體中心和各鄉鎮(街道)的職能優勢和資源優勢,建立協調聯動、整體推進的“大黨史”平臺。通過“大黨史”平臺的統籌推進,高質量完成《中國共產黨通江執政實錄(2023)》《中國共產黨四川省通江縣歷史·第三卷(1978—2012)》相關史料的征集,征集紅軍后代信息76條,史志書籍1200余冊、歷史圖片100余張,《鐵血豐碑》《紅軍入川90周年》《一頂八角帽的故事》紅色微視頻3條;聯合退役軍人事務局、舊址管理局等單位開展“為烈士尋親”活動,先后發布烈士尋親信息2批80余條;開展了《紅旗漫卷大巴山》《緬懷歷史.踐行初心》巡回移動展陳活動。
豐富載體,激發潛力
充分激活“五老”、黨史專家、黨史愛好者、學生在黨史宣教中的作用,組建了黨史專家宣講隊、社會志愿宣講團、小小紅色講解員等隊伍,以“黨史七進”為載體,定期和不定期開展黨史宣講。同時,通過《紅城微課.黨聲悠揚》紅色講解員大賽,選拔培養一批優秀紅色講解員,立足崗位宣講黨史知識,服務全縣群眾了解黨史知識、增進擁黨護黨感情。截止7月31日,全縣黨史宣教隊伍先后開展黨史宣講200余場次。主動挖掘新媒體在黨史宣教中的潛力,借助“通江組工”“云上通江”“通江黨史”等6個單位微信公眾號組建通江紅色文化宣傳矩陣,發布紅色圖文、短視頻等200余條。
互聯互動,共享智力
把“引進來”和“走出去”作為構建“大黨史”格局的突破口。開辦“先鋒課堂”“智慧課堂”,先后邀請3名市、市內縣外黨史專家,講黨史理論和黨史知識,不斷提升黨史干部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黨史隊伍業務水平得到顯著提升,撰寫的《鄧小平人才理論的形成機理和時代價值》《鄧小平生產力理論的豐富內涵和歷史貢獻》黨史論文,均被市委史志辦選送省委黨史研究室。分批次組織單位干部職工“走出去”,到縣外黨史部門學習典型做法和先進經驗,在交流學習中實現工作互動、資源互通和“智力”互補。通過聘請退休老同志帶隊外出考察的方式,先后到陜南各縣區征集宣傳口號標語2000余條,增補川陜革命根據地歷史革命歌謠400余首,為《川陜革命根據地宣傳標語口號輯》《川陜革命根據地革命歷史歌謠集》編撰出版奠定了基礎。
(巴中市通江縣委黨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