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前的位置:首頁正文
廣元市蒼溪縣委黨史研究室創新機制推動紅色文化教育入腦入心
近年來,蒼溪縣委黨史研究室充分發揮黨史“資政育人”作用,創新機制推動紅色文化教育入腦入心。
守正創新,培育紅色教育新載體
固本培元,創新紅色教育方式方法,不斷擴大紅色文化宣傳推廣的影響力和覆蓋面。近年來,每年爭取縣財政預算支持縣域內紅色文化深度挖掘、開發利用。持續實施“紅色蒼溪”革命故事叢書——連環畫編撰工程,與縣黨史人才專家庫作家、畫家合作,完成編撰6套蒼溪革命故事叢書,作為學校思政課輔助讀物。開展黨史進“校園”活動,通過座談調研等方式,了解學生需求,采取設立紅色欄目、講述紅色故事等方式,創新媒介載體,進行紅漫刊發,將黨史教育從娃娃抓起,培根鑄魂。蒼溪縣委黨史研究室與廣元市委黨史研究室、市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廣元日報社聯辦廣元廣播電視報留守兒童專刊—《黃貓埡殲滅戰》,漫刊于4月底開始刊發,截至目前已連刊4期,累計閱讀2萬余人次,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講好蒼溪紅色沃土的紅色故事。
持續發力,拓展紅色教育新成果
深入挖掘紅色資源,利用革命遺址遺跡、紀念場館等,高質量完成新一輪紅色資源普查。登記各類紅色遺址遺跡300余處,18處列為等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列入革命文物資源點,分類建立健全管理檔案。聯合縣委黨校、文化館收集整理紅軍烈士故事,新建“長征之路”“復興之路”大型圖片展長廊。在同心廣場舉行“銘記革命史,奮進新時代”——“紅色蒼溪”革命歷史題材連環畫展。
廣泛傳播,開辟紅色教育新途徑
注重示范引領,拓展紅色陣地。通過實地調研,現場交流等方式,共享紅色文化資源,全縣100%的學校建有紅色文化墻,配備鄉土紅色文化教材,開設地方歷史專題課程,教育青少年系好“人生的第一顆紐扣”。指導永寧鎮平蘭村“五老”人員,講述當地革命故事、地方名人故事,引領農村群眾愛國感恩黨的良好風尚。通過黨史“七進”活動,黨史紅色印記遍布梨鄉大地,使不同地域不同受眾都能感受到蒼溪紅色歷史的厚重底蘊。
(廣元市委黨史研究室、蒼溪縣委黨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