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前的位置:首頁正文
自貢市大安區委黨史研究室:積極弘揚紅色地名文化 深化黨史學習教育
今年,自貢市大安區委黨史研究室聯合區民政局、區檔案館、區地方志辦公室等部門,扎實開展紅色地名文化建設,深入挖掘紅色地名的豐富意蘊,厘清背后的歷史文脈及黨史故事,以紅色地名文化生動講述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進一步豐富黨史學習教育內容,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向縱深發展。
精心整理地名文化目錄
通過實地走訪、仔細查閱檔案等方式,廣泛搜集與地名相關的故事典故、名人軼事、坊間傳說等資料,分類整理記錄。聘請市內地名史學方面的專家開展論證評審工作,面向社會公眾廣泛征集關于地名編錄的意見建議,加快推進普查成果轉化,全面完成9鎮6街、87個村、34個社區的地名編纂工作。
打造紅色地名文化品牌
實施紅色地名命名、設標、文化保護、信息服務、賦能五大“鄉村著名行動”,精選“江姐村”“大安寨”“燊海井”等8個沿用時間較長、具有濃厚黨史教育意義且知名度較高的古地名,納入傳統地名保護名錄。依托國家地名信息庫,推動古地名信息要素規范“上圖”,通過技術手段對古地名的地理位置、歷史沿革等信息進行標注和完善,充分激發古地名數據活力。利用自有融媒體中心平臺發布相關信息,制作宣傳海報、宣傳冊等,全力打造大安獨特的紅色地名文化品牌。
拓展紅色地名文化影響力
以“地名由來+廉潔文化”為切入點,融入歷史沿革、發展規劃、知名人物等元素,借助鎮(村)史館、戶外文化墻等宣傳載體,在大山鋪鎮及6街道設置紅色地名文化展示墻,進一步擴大紅色地名作為大安發展“名片”的影響力。深入開展紅色地名文化進社區、進校園等系列活動,講述紅色地名故事,賡續紅色基因。統籌江姐故居、鄧萍故居等紅色地名文化資源,深度開發“旅游+教育”紅色研學游模式,大力開展紅色文化教育活動,讓紅色地名成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或紅色旅游的熱門之選。
(自貢市大安區委黨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