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前的位置:首頁正文
綿陽市三臺縣委黨史研究室以“三課堂”推動黨史宣傳教育有活力、見實效
為大力弘揚紅色文化,講好紅色故事,綿陽市三臺縣委黨史研究室堅持創新形式、活化載體,以“三課堂”為抓手,持續推動黨史宣傳教育有活力、見實效。
辦好學習“主課堂”
建立“三學”機制。一是高度重視重點學,將貫徹落實《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作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圍繞“立柱架梁”“學深悟透”“研究闡釋”制定學習計劃,確保干部職工成為黨史宣傳教育的行家里手。二是常態化開展專題學,主要圍繞歷年黨史基本著作編寫中形成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常態化開展《四川省地方黨史基本著作編寫指導規范(試行)》專題學習,學以致用抓實做好“征、編、研、宣、審”各項工作;三是扎實開展針對學,以開發優秀黨史黨課為工作目標,針對性開展《四川省基層黨課報告匯編》學習,進一步完善《鐵血筑忠魂 丹心照梓州》《東北大學在三臺時期的黨組織建設》等黨史精品課程,以實際行動推動黨史類黨課在基層一線落地落實。
開設隨身“新課堂”
堅持文藝搭臺、理論唱戲,以“川北工委秘密交通聯絡站”“三臺北區革命活動”為創作藍本,積極創作系列情景舞臺劇、微視頻,在“直播三臺”APP、“三臺發布”公眾號等新媒體進行發布分享;開設《梓州資訊》手機報黨史學習教育專欄、發布700余條黨史學習教育內容,方便黨員干部隨時隨地學黨史;堅持線上線下相結合,協助組建“抗戰老兵宣講團”“紅色宣講志愿服務隊”,深入學校、醫院、村(社區)等機關企事業單位,進行流動宣講,宣講隊針對受眾需求,因材施教講述紅色故事、共憶紅色初心。
搭建互動“活課堂”
深入挖掘紅星村村史館紅色文化內涵,從“紅色文化”入手,有力撬動鄉村的自主振興和持續振興,該館自2021年以來,每月舉行壩壩會,宣講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農業科學技術,黨員干部在學習交流中實現理論素質雙提升。組織黨員干部“走出去”,深入到抗戰遺址牛頭山防空洞、川北工委秘密交通聯絡站、中共潼川特區秘密聯絡點、張天漢烈士墓、七一小學黨史陳列室等地,開展現場體驗式教學,黨員干部輪流上臺分享學習心得、講述紅色故事。
(綿陽市三臺縣委黨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