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前的位置:首頁正文
瀘州市委黨史研究室高質量完成《中央紅軍“四渡赤水”在川歷程詳考》課題
為更加全面、準確、系統(tǒng)地呈現(xiàn)“四渡赤水”全貌,豐富瀘州紅色文化內涵,助力“南翼”紅色文化傳承帶建設,擦亮四渡赤水紅色教育名片,瀘州市委黨史研究室主動擔當作為,高質量完成《中央紅軍“四渡赤水”在川歷程詳考》課題。近日,市委黨史研究室在市委辦公室系統(tǒng)2023年度工作總結會上以《擦亮名片助力“南翼”》為主題作精品業(yè)務交流。
高站位補研究空白
瀘州市委黨史研究室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目前的黨史基礎著作及權威出版物對“四渡赤水”在川轉戰(zhàn)歷程記述不詳細,轉戰(zhàn)路線不連貫,轉戰(zhàn)地名變化較大,對進一步厘清紅軍在瀘轉戰(zhàn)情況、做好紅色文化的宣傳教育帶來了困難。因此,補齊“四渡赤水”研究短板,利用好這一優(yōu)質黨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賡續(xù)好紅色血脈,服務中心大局,助推革命老區(qū)的建設發(fā)展,既是工作所需,更是歷史責任。市委黨史研究室積極爭取,成功申報四川長征干部學院重大委托課題項目《中央紅軍“四渡赤水”在川歷程詳考》。
強組織保工作推進
課題立項后,室主任擔任課題負責人,組織制定課題研究方案,全室總動員,并聯(lián)合市委黨校、市文廣旅局、市博物館,敘永縣和古藺縣相關部門共30余人組成調研團隊,設4個研究小組,多次集中研討,掛圖作戰(zhàn),勾畫中央紅軍長征各部隊行軍路線。強化督促督辦,倒排工期,順排工序,要求每日報調研成果,每周報研究進度,每月召開小組會,分階段召開3次全體會議。在出行安全、紀律要求、經費使用、資料收集、成果形成及運用等方面建立保障制度,確保課題穩(wěn)步實施。
出奇招破實證難題
現(xiàn)有公開出版的中央紅軍“四渡赤水”轉戰(zhàn)示意圖或要圖均未標注紅軍途經的具體地點,導致紅軍行軍路線無法連貫起來。紅軍電文和日記中提到的舊地名,經行政區(qū)劃調整后,大多已無法確認現(xiàn)今具體位置,這給我們理清線路和研究史實帶來了困難。課題組成員以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科學嚴謹、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甘于奉獻、精益專注的工匠精神,于2023年3—4月,分三組進行實地調研,分別前往古藺縣、敘永縣、宜賓市興文縣、貴州省畢節(jié)市金沙縣的20余個鄉(xiāng)鎮(zhèn)、100余個點位實地踏勘訪談,沿著當年紅軍留下的足跡,感受“有時走大路,有時走小路,有時走老路,有時走新路”的曲折征途,行程約3000公里,對中央紅軍長征留下的遺址遺跡、紀念場館進行考察,對紅軍后代、知情人、地方黨史研究者、村社干部等進行深度訪談,對紅軍各部隊“四渡赤水”轉戰(zhàn)四川的時間、路線、重要史實和紅色資源保護利用現(xiàn)狀、長征沿線特色產業(yè)等進行深入調查,獲取了大量信息資料,許多資料是第一次被發(fā)現(xiàn)和收錄。
促發(fā)展結累累碩果
以促進發(fā)展為目標,課題最終取得“1+10”的系列重大黨史研究成果(即:1篇課題總報告、1份中央紅軍“四渡赤水”轉戰(zhàn)歷程一覽表;1份中央紅軍“四渡赤水”各級領導干部名錄;1份中央紅軍“四渡赤水”主要渡口一覽表;1份中央紅軍各軍團“四渡赤水”轉戰(zhàn)瀘州路線和地名考證一覽表;1份瀘州市散葬紅軍墓統(tǒng)計表;1套9幅中央紅軍(即紅一、三、五、九軍團和軍委縱隊)在川行軍路線示意詳圖;1次在浙江麗水市舉辦的“麗瀘相連——四渡赤水在瀘州”革命文物展;1本《中央紅軍“四渡赤水”途經瀘州鎮(zhèn)村圖覽》(2024年3月出版);1組微信公眾號跟蹤宣傳報道及1篇成果資政報告。),在四川長征干部學院瀘州四渡赤水分院重大委托課題結項中,獲“優(yōu)秀”等次,調研成果形成資政??玫绞形睍?、市長余先河,市政協(xié)主席田亞東,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曹斌,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徐利的肯定性批示。
?。o州市委黨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