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前的位置:首頁正文
省委黨史研究室認真貫徹落實《條例》舉辦“一會三活動”創新開展宣傳教育工作
今年以來,省委黨史研究室以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為契機,深化對新形勢下做好黨史工作的規律性認識,順應信息技術革命和傳播格局變革,創新謀劃實施“一會三活動”宣教工作,積極探索短視頻、音頻、網上展陳等開展黨史宣傳教育的新路徑,持續提升黨史宣教的綜合質效,推動全黨全社會愛黨史、學黨史、用黨史的情懷日益增長,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的良好態勢持續鞏固。
以點上看推進面上干
聚力觀摩學習推動黨史宣傳更“貼身”
《條例》規定:“推進黨史學習教育進機關、進企事業單位、進城鄉社區、進校園、進軍營、進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進網站。”黨史“七進”是貫徹落實《條例》的重要舉措和發揮黨史資政育人作用的有力抓手。省委黨史研究室在出臺《黨史“七進”點位工作指南》、指導建設黨史“七進”點位149個的基礎上,會同雅安市委,于今年5月在雅安市石棉縣召開全省黨史“七進”工作現場推進會,進一步總結“七進”工作成效,研究部署以黨史“七進”為載體、推動黨史宣傳教育走深走實的辦法舉措。現場會期間,與會同志實地觀摩學習了石棉縣安順場鎮安順村、安順場八一希望小學、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紅軍長征在四川”展覽、石棉縣檢察院、川礦記憶文化園等黨史進城鄉社區、進校園、進機關、進企事業單位的有效做法和經驗,觀看了紅色情景劇《安順記憶》,沉浸式體驗了《勇士現在出發》《歌聲中的黨史》微黨課,部分省直部門(單位)、市(州)、縣(市、區)黨史部門作了交流發言。“現場感、沉浸式、很鮮活、接地氣、可復制……”成為會議現場的“熱詞”。參會同志普遍反映,現場會既是貫徹落實《條例》的深度學習與落實,又是各層級各領域相互貫通、全面系統深化黨史宣傳教育工作的交流與探討。各地各部門(單位)通過實地感受領悟四川黨史的豐富內涵和磅礴偉力,面對面借鑒掌握立體多維、群眾喜聞樂見的黨史學習教育方式方法,進一步強化了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責任感使命感,同時整合了相關資源、統籌了各方力量,推動形成了創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有效合力。
以正能量引領大流量
聚力視頻展播推動黨史宣傳更“吸睛”
短視頻多元鮮活的傳播手段為黨史宣傳教育開辟了新賽道、拓展了新空間。省委黨史研究室緊跟時代步伐,積極布局和占領新媒體傳播陣地,努力推出活色生香的短視頻作品,今年4月,啟動“精神的力量——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的四川印記”主題短視頻展播評選活動,共征集到29個省直部門(單位)、43所在川高校、21個市(州)報送的短視頻作品592部,這些短視頻作品主題鮮明、攝制精良,以微紀錄片、微黨課、動漫、歌曲串聯等形式,生動講述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四川人民在各個歷史時期砥礪奮進、勇毅篤行,把治蜀興川的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的四川故事,集中展現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鮮明的“四川印記”,讓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飛入尋常百姓家”。通過專家嚴格評審,遴選出100部優秀短視頻作品于“七一”前夕在四川日報、四川黨的建設、四川黨史、川觀新聞等新媒體平臺進行線上展播和網絡人氣投票。上線9天時間,訪問量突破1300萬次、總投票數達330余萬。7月9日,會同廣元市委,舉辦短視頻展播評選頒獎儀式,邀請偉大建黨精神、長征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改革開放精神的研究者、親歷者、傳承者開展主題宣講,進一步提升了活動的影響力。全省廣大黨員干部紛紛轉載活動新聞、點贊展播視頻,普遍反映活動用權威的黨史作品弘揚主旋律、用生動的表現形式傳播正能量,收到了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好效果。
以線上讀帶動線下演
聚力有聲閱讀推動黨史宣傳更“悅耳”
青少年是黨史學習教育的重點。省委黨史研究室會同省委教育工委、團省委共同主辦,由西南石油大學和四川傳媒學院承辦四川省“青年學黨史·奮進新征程”大學生有聲閱讀黨史作品活動,大力用好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渠道,推動黨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牽頭編寫45個涵蓋四川黨史上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的文本,并選擇10篇翻譯成英文版本,供全省高校學生黨史閱讀學習。在校大學生們通過聲情并茂的黨史閱讀,深情講述從紅軍長征在四川到成都舉辦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等黨史故事,熱烈謳歌從四川馬克思主義運動先驅王右木到高原信使其美多吉等黨史人物的感人事跡,受到一次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煉、精神洗禮。活動受到高校學生廣泛歡迎,共收到112所在川高校報送的608件中文作品、315件英文作品。經層層評選,評出優秀中英文作品在學習強國四川學習平臺、四川廣播電視臺熊貓享聽APP和四川黨的建設、四川黨史、四川教育發布、天府新青年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推送展播。活動還被列入四川省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持續開展“強國復興有我”群眾性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和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學校思政課建設推進會精神“大思政課”的重要內容。10月10日,在四川傳媒學院舉行現場展演,在同學們的深情講述下,在場觀眾仿佛重回四川波瀾壯闊的革命歲月,親歷黨治蜀興川的偉大歷程。新華網、四川日報、四川電視臺等主流媒體對活動進行采訪報道,高校師生對活動高度評價,認為有聲閱讀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聲”入人心,充分發揮了黨史立德樹人重要作用,成為了學校思政課建設的靚麗品牌。
以巡回展配合循環展
聚力紅色展陳推動黨史宣傳更“走心”
紅色展館承載紅色歷史、傳承紅色精神、傳播紅色文化,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陣地。四川紅色資源富集,目前已建成省級黨史學習教育基地49個、市級217個。省委黨史研究室精心選取75個具有四川特色的紅色場館,如廣安鄧小平故居、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阿壩紅軍長征紀念碑碑園、“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等,從其承載的大量珍貴記憶中挖掘闡釋紅色資源啟智潤心的寶貴財富,會同資陽市委開展“走進四川黨史·追尋紅色印跡”全省黨史學習教育基地巡展活動。分偉人故里、血色豐碑、家國大愛、不凡成就等4個篇章設計展覽陳列主題、內容、幅面,在黨校、檔案館、高校、中小學校等進行巡展,廣泛組織動員機關黨員干部、黨校學員、青少年學生觀展學習,開展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在線下巡展基礎上,梳理征集到的631件紅色文獻檔案、紅色書信、革命詩詞、黨史微黨課等音視頻資料,編印《四川省黨史學習教育基地集錦》并制作H5紅色展陳融媒體產品,以紅色地圖的形式,圖文并茂、生動直觀地介紹全省紅色場館的基本情況,涉及黨史人物和黨史事件的主要內容,以及作用發揮的情況等。線上紅色展陳在學習強國四川學習平臺和四川黨史文獻網、微信公眾號推出后,每月閱讀量超過20萬,成為面向社會面向群眾的可移動、可循環網上紅色教育場館,是讓正史成為全黨全社會共識的有效平臺。
幾點啟示
一、遵循規律、服務大局是創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基本原則。貫徹落實“黨史姓黨”的政治要求,要求黨史學習教育必須尊重宣傳傳播的客觀規律,聚焦中央、省委對黨史工作的指示精神和最新要求,關注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學黨史用黨史的現實需求。今年是《條例》發布之年。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條例》是黨史宣教工作的重中之重。省委黨史研究室緊扣《條例》具體要求在四川的落地落實,系統部署實施了“一會三活動”黨史宣教工作,即通過“一會”確保黨史學習教育“全面抓”,通過“三活動”以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為引領,以紅色資源為學習平臺,以創新宣教形式為手段,確保領導干部和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重點抓”,進一步強化育人職能,提升黨史宣傳教育的整體質效。
二、領導有力、組織有序是創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保障。“一會三活動”是《2024年省委黨史研究室工作要點》部署的重點工作。室務會加強領導,謀劃活動主題、審定活動方案,并對活動的目的意義、內容形式提出有針對性、可操作的具體要求;室領導靠前指揮,督促指導,對活動的每一份資料、每一個細節都精細審核,嚴格把關;活動實施處(室)掛圖作戰,扎實工作,既牽頭抓總又抓具體抓落實,統籌各主辦、承辦、聯動單位緊密配合、發揮力量,協調活動高質高效實施;室機關全體同志從文本撰寫、史實審核、后勤服務等方面對相關工作給予支持配合,確保“一會三活動”有機聯動、有序推進。
三、整合力量、拓展渠道是創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有效途徑。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各級黨組織的共同職責,黨史學習教育也需要各部門、各系統、各領域支持合作、協同進行。在“一會三活動”推進過程中,省委黨史研究室積極鏈接各方資源,加大跨界合作,積極整合省市縣黨史部門、省直部門(單位)、在川高校、黨史學習教育基地(陣地)、新聞媒體等相關力量,在組織領導、方案策劃、主題宣講、點位參觀、現場交流、媒體宣發、后勤保障等各方面形成工作合力,初步構建起“大黨史、大宣傳、大視野”開放共享的黨史宣傳教育工作格局,擴大了黨史宣教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四、豐富載體、活化內容是創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發展方向。《條例》對用好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手段創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提出明確要求。省委黨史研究室在紅軍長征、改革開放、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形成系列研究成果、為豐富完善黨史學習教育提供權威正史支撐的基礎上,努力將黨史權威著作等上游產品轉化為通俗易懂的紅色普及讀物、文藝作品、展覽展陳、精品課程、主題宣講等下游產品,積極增強宣傳教育的鮮活性和藝術性,將微信、微博、短視頻、H5等新媒體積極主動應用到黨史宣教中,注意把握宣教的時、度、效,讓群眾愛聽愛看,產生共鳴,讓黨史學習教育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宣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