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前的位置:首頁正文
達州市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中心:堅持“編研立室” 著力提升黨史編研水平
達州市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中心堅持“編研立室、資政育人”工作原則,不斷強化服務中心工作能力,做強做精主責主業。2024年,全市黨史專題研究取得豐碩成果,黨史編研水平進一步提升。
深耕獨特黨史資源,持續深化川陜革命根據地歷史研究
一是川陜蘇區斗爭史研究進一步深入。通過持續挖掘川陜蘇區史料,在《川陜革命根據地斗爭史》(1989年版)的基礎上,結合近年川陜蘇區歷史最新研究成果,開展系統對比研究和史實考證,完成《川陜革命根據地斗爭史(修訂本)》(36.8萬字)編印。二是川陜蘇區紅色文藝研究取得新成果。通過實地調研,搜集整理出川陜蘇區時期流傳于萬源的紅色歌謠526篇,宣漢紅色歌謠68首、歌曲49首,編成《萬源紅色歌謠》(5.5萬字)和《宣漢紅色歌謠》(12萬字),再現了大巴山群眾擁護紅軍、紅軍為民謀利和軍民魚水深情。
緊扣重要人物事件,擦亮地方黨史資源紅色名片
一是圍繞“鄧小平同志誕辰120周年”主題,積極組織撰寫《鄧小平關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論述及其當代啟示》等論文8篇。二是圍繞“萬源保衛戰勝利90周年”主題,與四川文理學院聯合舉辦“川陜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暨紀念萬源保衛戰勝利90周年學術研討會”,征集論文100余篇,組織撰寫《試從第五次反“圍剿”的視角分析萬源保衛戰勝利的原因及歷史意義》《萬源保衛戰的歷史地位和現實意義》等論文19篇。
不斷擴展研究視野,提升黨史工作理論研究水平
一是及時跟進大黨建工作要求服務主題教育。圍繞黨紀學習教育,撰寫《中國共產黨紀律建設的百年探索、歷史經驗與當代啟示》并梳理出全市黨史上的“六大紀律”案例,為全市開展黨紀學習教育提供豐富資料。二是主動研究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課題。積極推進紅色資源保護利用,組織撰寫《關于建設萬源高質量文旅走廊的思考》《創新探索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等資政文章23篇,積極為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三是聚焦“中國式現代化”時代課題提升理論水平。積極學習中國式現代化取得的成就,梳理研究改革開放全面深化的時代影響,申報《論中國式現代化與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互動關系》市社科課題順利入選并提前完成論文撰寫和結項。
(達州市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