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传媒在线,日韩国产天堂中文,九九夜夜操妹子,麻豆画精品传媒一区二区

四川黨史文獻網

你當前的位置:首頁正文

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周書生帶隊開展四渡赤水系列片攝制踏勘工作

  根據中央紅軍四渡赤水在川史實研究“四書一館一片”工作安排,12月9日至13日,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周書生帶領《探尋·四渡赤水在四川》系列片攝制工作組赴瀘州市、宜賓市,聚焦20集系列片主題主線,沿著中央紅軍四渡赤水在四川足跡,實地踏勘紅軍轉戰路線、重要會址、紅色遺址等點位30余個,行程近2000公里,一路探尋紅色記憶,傾聽歷史回響,感悟精神傳承,見證時代巨變。


  12月9日,工作組在瀘州市委黨校召開系列片攝制工作啟動會,總結前期籌備工作,安排踏勘踩點及攝制工作,吹響了攝制工作“沖鋒號”。會議要求,要深入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史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認真落實省委領導批示精神,將系列片攝制作為貫徹《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條例》的創新探索,準確把握攝制系列片的框架設計、進度控制、技術標準、宣發安排等總體要求,嚴格按照時間節點倒排工期、順排工序,如期完成攝制任務,并在省級媒體平臺同步宣發,與中央紅軍四渡赤水在四川史實研究的系列成果聚合形成分眾化、立體化的傳播矩陣。會后,工作組成員走進四渡赤水教育館,置身紅色歷史長河,開啟現場踏勘之行的“第一課”。


  在古藺縣永樂巖桑溝興橋,工作組成員踩著泥濘的村道,駐足木石混合結構老橋旁,認真聆聽基層干部介紹:“古藺縣是中央紅軍長征入川第一縣,巖桑溝興橋是毛澤東同志入川第一橋,是重要的紅色遺址,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在巖桑溝陳列室,紅色講解員深情講述了毛澤東同志隨中央縱隊一渡赤水第一次踏進四川的偉大征程、翻開四渡赤水在四川波瀾壯闊歷史第一頁等革命史實。

  在赤水河畔的二郎灘渡口、九溪口渡口、太平渡渡口,工作組尋路紅軍街,探訪太平渡四渡赤水紀念館、中央紅軍機要室舊址、二郎灘紅軍歷史陳列館等,不時駐足在展陳的文物、照片前,感受歷史的余溫,回望90年前中央紅軍在敵軍圍追堵截中穿插迂回、靈活機動,四次渡過赤水河,跳出國民黨40萬大軍層層包圍圈的場景,感悟毛澤東同志軍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筆”。

  在古藺縣白沙場鎮政府辦公樓頂,“求得有把握的勝利”大字格外醒目。這句話出自1935年2月,黨中央與中革軍委聯名頒發的《告全體紅色指戰員書》。大家在中央紅軍長征四渡赤水白沙會議舊址,學習毛澤東同志“采取游擊戰爭和運動戰的打法”的指導思想,感悟“有時向東、有時向西,有時走大路、有時走小路,有時走老路、有時走新路”的謀略與智慧。

  在敘永縣石廂子彝族鄉,中央紅軍在這里度過了長征中唯一的春節,工作組跟隨講解員走進紅軍長征紀念園、毛澤東等領導人居住舊址、紅軍造幣廠舊址、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銀行兌換處舊址、中央紅軍沒收委員會舊址、中央紅軍電臺舊址等“一園六址”,了解“雞鳴三省”石廂子會議的重要歷史意義,聆聽“三個銅板”、紅軍打土豪沒收地主官紳財產接濟窮人、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等生動故事。

  在敘永縣城東郊營盤山上,一片枝繁葉茂的桔林掛滿似火的紅桔,似乎訴說著90年前紅軍戰士寧愿忍饑挨餓,也不采食老百姓桔子的感人故事,這是一首紅軍戰士作風硬朗、遵紀愛民的贊美詩,也是一堂讓工作組深受教育的微黨課。由敘永籍開國上將傅鐘親筆題寫的“營盤山上桔子紅”的石碑矗立在望城坡,以勉勵家鄉人民繼承和發揚紅軍光榮傳統。

  在敘永革命烈士陵園、敘永革命歷史紀念館、敘永東城老城墻,工作組再次走進壯闊的革命歷史洪流,感受壯麗的紅色史詩光芒,憑吊英勇犧牲的紅軍戰士,于現實與歷史碰撞中感恩新時代新征程的幸福美好生活。


  在敘永縣黃坭鎮五龍山川南游擊縱隊成立舊址,長寧縣余澤鴻故居、川南特委會陳列館,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興文段)、紅軍巖遺址群、紅軍小學等點位,工作組深入了解“中國工農紅軍川南游擊縱隊”的組建、發展和歷史貢獻,深入了解在川南特委領導下的這支孤軍始終牢記“打游擊牽制敵人,配合中央紅軍作戰;安置和保護傷病員;建立革命根據地”三項任務轉戰川滇黔邊,以弱小抗擊強敵而幾近全部犧牲的悲壯史實,深刻感悟“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力量。

  工作組白天頂風冒雨開展實地踏勘、仔細詢問主動請教,晚上聆聽微黨課,召開碰頭會,“復盤”情況,探討思路,對照史實腳本,進行鏡頭設計、點位確定、采訪預設,力爭將親眼所見的場景、細節,親耳所聞的人物、故事都融入到系列片中,把四渡赤水在四川的史實講清楚。

  踏勘結束之際,工作組及時匯總踏勘情況,會商拍攝工作方案,研究制定下步計劃,以便壓茬推進攝制工作。大家紛紛表示,此次踏勘深受長征精神的教育和洗禮,激發了做好攝制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將用心用情,全力以赴,以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上乘之作,以新媒體的技術手法,闡釋偉大長征精神和四渡赤水在四川的苦難輝煌歷史,展現四川人民在黨的領導下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四川新篇章的恢弘場景。  

  省委黨史研究室宣教處、四川廣播電視臺攝制組相關同志全程參加踏勘,瀘州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馮健、宜賓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羅昕及相關縣級黨史部門負責同志分段參加。

  (宣教處)

責任編輯:四川黨史文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