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前的位置:首頁正文
成都市金牛區委黨史研究室聚智聚力聚勢構建“大黨史”工作格局
成都市金牛區委黨史研究室堅持“聚智、聚力、聚勢”的工作思路,以建強隊伍、凝聚力量、整合資源為重點,全力構建“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合力攻關、共同發展”的“大黨史”工作格局,推動黨史工作高質量發展。
吸納精英“聚智”,組建“大黨史”工作隊伍
一是建強黨史研究員隊伍。制定出臺《金牛區黨史人才庫組建辦法》,從區內單位、高校院所和退休人員中,吸納篩選50余名有志于推動黨史發展的專家人才和黨史愛好者組成黨史專家庫,并聯合創辦首個資政建言季刊《驕子之聲》,積極向區委區政府獻智獻策。二是建強黨史聯絡員隊伍。建立健全黨史聯絡員制度,要求全區各單位明確1名黨史工作分管領導,同時遴選1名講政治、懂黨史、知地情的黨員干部擔任黨史工作聯絡員,形成一支覆蓋各街道各部門共有140余人的黨史聯絡員隊伍。三是建強黨史宣講員隊伍。依托星火·講師團和“五老”,組建了一支40余人的黨史之聲“宣講隊”,結合黨史“七進”傳播黨的聲音、講好金牛故事,營造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的濃厚氛圍。
多向合作“聚力”,構建“大黨史”協同機制
一是堅持上級帶動。積極向上對接爭取業務指導和工作支持,通過以上帶下協同推進黨史編研,合作撰寫的《以黨建引領智慧社區建設推動公園城市智慧治理再上新臺階的研究報告》被《四川省黨史部門資政文章選編》收錄。二是堅持區域互動。加強與兄弟市州(區市縣)黨史部門交流合作,與重慶市渝中區簽訂黨史工作對口協作框架協議,同時以成都市黨史工作第二片區推進會召開為契機,聯同片區黨史部門探索黨史資料共享、黨史課題共研、紅色資源共建的“三共”模式,搭建區域協同發展平臺。三是堅持部門聯動。協調區委黨校開發《學金牛黨史·悟三牛精神·做金牛鐵軍》精品課程,并納入干部培訓主體班次,協助區方志辦等部門編撰《天府·鳳凰山》等著作,協同區委組織部、區教育局等單位開展黨史“七進”活動,拍攝黨史短視頻,其中“推動專家人才進校園講黨史育新人”做法被《四川黨史工作》刊載,《進軍號洪亮地叫》短視頻獲評全省黨史系統“三等獎”,并在學習強國平臺展播。
整合資源“聚勢”,搭建“大黨史”平臺載體
一是深挖紅色資源稟賦。結合紅色遺址普查實施紅色資源挖掘工程,排查梳理全區具有精神價值、教育意義的紅色遺址和紅色資源20余處,其中1處紅色遺址入選《四川省紅色遺址普查結果匯編(省卷)》,2處紅色遺址、3處紅色資源入選《四川省紅色遺址普查結果匯編(成都卷)》。二是打造紅色共享陣地。協同區退役軍人事務局、駟馬橋街道等單位,打造馬鞍山烈士紀念園、泰宏路紅色街區、躍進社區初心記憶館等20余個紅色點位,構建形成以金牛黨史陳列館為核心的“一核多點”紅色矩陣,成為全區重要的黨史學習教育基地。三是豐富紅色教育載體。利用“金牛e先鋒”等微信公眾號,定期推送黨史小故事、展播黨史短視頻,創新開展“學習二十大?感知金牛行”在線答題闖關活動,并綜合運用“陣地+平臺+活動”全方位構建黨史宣教體系,真正讓黨史“活”起來、“動”起來。
?。ǔ啥际形h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