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前的位置:首頁正文
廣元市青川縣委黨史研究室突出“四性”高質量推進改革開放口述史征集工作
2月以來,廣元市青川縣委黨史研究室認真落實《廣元改革開放口述史》資料征集要求,突出選題的重要性、史料的真實性、征集的規范性和推進的時效性,高質量完成5篇口述文章的整理及初審,取得階段性成果。
突出選題的“重要性”
緊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至黨的十八大召開前,青川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決策、重大事件、重點工作擬定口述課題。先后精選有代表性的黨員干部、典型模范、行業精英等5人,圍繞寶珠寺水電站建設及庫區移民、“5.12”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七佛貢茶”古法制作技藝承襲、基層農村改革和農業發展等開展史料征集,務求真實、生動、具體再現青川改革開放以來的重要史實。
突出史料的“真實性”
立足黨史資料“存史資政育人”的功能和定位,在資料征集過程中嚴把“三關”,確保征集的內容真實可靠。一是嚴把政治關,確保每一位口述對象都沒有不良記錄,能夠對歷史負責。二是嚴把史實關,堅持“以當事人口述為主、以歷史檔案資料為輔”,先期查閱有關史料檔案,擬制訪談提綱;后期加強對口述資料的審核把關,特別是存疑的問題多方印證,確保真實反映歷史原貌。三是嚴把文字關,口述資料整理中突出口述特點,注重細節挖掘但不過多加工修飾,盡量保留口述對象的語言習慣。
突出征集的“規范性”
一方面在權利義務上規范,資料征集工作中堅持無償自愿原則,與口述對象規范簽訂《口述訪談協議書》,既保障口述對象享有對訪談成果的所有權,又確保口述對象同意將訪談成果無償用于存史、研究、宣傳等非商業用途。另一方面在資料要件上規范,對每一份口述資料規范完善標題、口述者、訪談提要、正文、整理者等要素,精心撰寫300字左右的訪談提要,提供3至5張配圖,訪談正文控制在5000字左右。
突出推進的“時效性”
制定了完善的工作方案,成立了專題資料征集工作組,對資料征集工作正排工序、倒排工期、限時完成,確保4月底完成面對面交流訪談、形成文字初稿,5月底前完成口述資料文稿的審核上報。截至目前,工作組先后赴廣元、綿陽及縣內開展現場訪談9次,收集原始圖片100余張,形成原始文字資料15萬余字,整理行成《扎根山區、深耕實業、矢志創辦一流的農業產業化企業》《青川從悲壯走向豪邁的重生之路》等口述文章5篇,合計2萬余字。
(廣元市青川縣委黨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