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前的位置:首頁正文
廣元市昭化區清水鎮深度挖掘紅色文化資源 強力助推鄉村振興
昭化紅四方面軍指揮部舊址建筑群規劃航拍圖
近年來,廣元市昭化區清水鎮充分依托現有的濱湖現代農業園區和糧油現代農業園區,借力深度挖掘境域內以昭化紅四方面軍指揮部舊址為主體的紅色文化資源,實施“紅+綠”發展新模式,通過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紅綠優勢互補以及進一步拓展旅游市場等有效舉措,推動紅色文化與產業發展、旅游發展、教育培訓等深度融合,全面增強發展動能,強力助推清水鎮鄉村振興。
昭化紅四方面軍指揮部舊址
昭化紅四方面軍指揮部舊址位于四川省廣元市昭化區清水鎮普賢村三組,是省級文保單位。昭化紅四方面軍指揮部舊址文物建筑群東西寬63.79米,南北長43.885米,占地面積2278平方米,建筑面積946平方米,現存舊址包括:紅軍指揮部一處、紅軍練兵場一處、紅軍防御工事一處(戰壕)。紅軍指揮部即普賢寺欒樓,原為清代古建筑,已毀,現建筑為1965年仲夏月重建,建于高約0.28米的石砌臺基上,平面布局呈正方形,建筑面積97平方米,面闊三間,通面寬7.28米,九檁重檐歇山,通進深7.28米,建筑形式為閣樓,屋內立柱、梁、檁均有紅軍標語,其建筑群呈四合院布局,造型凝重,氣勢宏偉。紅軍練兵場位于指揮部西側一片闊地,長約40m,寬約30m。紅軍防御工事(戰壕)位于西側的黃銅包上,居高臨下,依山勢分布,共計3處,總長約80m,寬約2.0m,深約0.6m。
1935年1月底,紅四方面軍在普賢寺欒樓曾設立臨時指揮部,總指揮徐向前、政委陳昌浩、副總指揮兼31軍軍長王樹聲等革命家曾親臨寺內查看部署渡江戰役的準備工作。紅軍以普賢寺為中心,組織當地群眾扎竹筏運往虎跳,并在白鶴觀、一碗水等地隱蔽造船,普賢寺是紅軍在昭化的歷史見證。紅31軍276團一部在舊址駐扎兩年之久,在這里組織群眾打土豪、分田地,保衛紅色政權發展農業生產。紅軍戰士還在抓緊訓練的同時,以普賢寺為中心,積極宣傳發動群眾,在周邊的夏明良四合院開辦紅軍夜校,向老百姓傳授知識,傳播革命思想,紅軍贏得了當地群眾的愛戴。
昭化紅四方面軍指揮部舊址已建陳列館,面積達153.51平方米,主要以“紅軍在廣昭”為題,共分為序言、進軍廣昭開新局、創新戰法制強敵、擴編整軍迎高峰四個部分,運用歷史文獻、實物、圖片、圖表、燈箱、復制品和聲像多媒體有機組合,通過局部復原和輔助陳列,展示昭化歷史上最輝煌的紅軍歷史。
昭化紅四方面軍指揮部舊址陳列館
2020年12月1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公布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增補)的通知》(川府函〔2020〕247號)文件公布昭化紅四方面軍指揮部舊址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7月21日,四川省文物局對昭化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修繕設計及保護利用方案做出批復(川文物保〔2021〕150號),同意對昭化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進行修繕,以進一步確保文物安全。2022年,省財政廳同意撥付專項資金用于普賢寺欒樓及周圍四合院建筑的修繕、加固工作和紅軍練兵場、紅軍戰壕的遺址修復工作。
(廣元市委黨史研究室、昭化區清水鎮黨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