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传媒在线,日韩国产天堂中文,九九夜夜操妹子,麻豆画精品传媒一区二区

四川黨史文獻網

你當前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平關懷對廣安樹立脫貧攻堅標桿的影響

  

  張洪林 汪良慧 王邱悅 李政

  廣安市廣安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家鄉,鄧小平離開家鄉60年,無論是鬧革命還是主政國事,時刻關懷著廣安的生產建設與脫貧,使家鄉人民倍受鼓舞。歷屆廣安區委、區政府,始終銘記鄧小平“廣安差距還很大,還很窮。一定要把廣安建設好”的囑托,帶領全區人民把脫貧攻堅作為頭號政治任務來抓,全力以赴向貧困宣戰。2017年10月,一舉摘掉戴了30年的國貧帽,為全國全省樹立了標桿;2018年,向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發起了總攻;2019年,高質量率先實現全域全面脫貧,為全川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再樹標桿。小平的關懷,成為廣安區樹立脫貧攻堅標桿,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不竭動力。

  鄧小平關懷廣安區生產建設與脫貧

  1977年7月,鄧小平在恢復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等職務后不久,看到廣安人均糧食288斤、全縣數以萬計的人外出討飯的有關資料時,心里十分難過,便在材料上批示“我那家鄉為什么那樣窮,請有關部門幫一幫。”小平時刻關懷著家鄉的生產建設與脫貧,對家鄉廣安的發展與脫貧寄予了希望。①

  1978年2月2日,鄧小平在成都接見了廣安縣委辦主任鄧欲治等人,鄧小平很認真地詢問起了家鄉的情況,他說:“廣安今年情況怎么樣?前幾年有點差啊!這一年翻了點身,我在報上看到了。”鄧欲治便順著小平同志關切的話題,把家鄉近年來農業生產的發展情況作了詳細的匯報:1977年廣安糧食總產量達到6.16億斤,人均500斤,分到的口糧已增加到377斤。鄧小平邊聽邊算:“我離開家時,廣安人口才60多萬,現在百萬出頭,只有6億多斤,每人口糧才300斤,這是原糧,不是米。米才多少斤呀?口糧很低喲。”接著又說:“報上說廣安現有耕地90多萬畝,人均才8分地嘛,畝產800斤也不夠,要畝產1000斤。”會見結束時,鄧小平還特意叮嚀說:“回去后請轉告縣委,希望他們一定要集中精力把經濟建設抓好,把農業搞上去。”②

  1986年2月13日,鄧小平在成都接見了廣安縣委書記羅國興、副縣長王洪峻等人,詼諧的說:“今天終于見到我的父母官了。”匯報過程中,鄧小平問:“農民糧食夠不夠吃?收入怎么樣?”縣委書記答道:“糧食夠吃了,收入還比較低。”接見結束時,鄧小平語重心長地說:“廣安差距還很大,還很窮。一定要把廣安建設好。”③

  廣安區窮則思變的扶貧歷程

  廣安區1998年撤縣設區,2013年,行政區劃調整后,面積1030平方公里,轄31個鄉鎮、5個街道、617個村〔社區〕,總人口101萬〔農業人口60.8萬〕,屬典型丘陵地區、旱山區、水淹區。是我國農村貧困人口最為集中的貧困區。1986年,全縣共有人口106萬,農村人口99.1萬,貧困人口61.25萬,占農村人口的61.8%。當年,小平關懷家鄉生產建設與脫貧,使廣安人民倍受鼓舞,激勵廣安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人民,痛下決心,窮則思變摘窮帽,從當年開始有組織、有計劃、大規模的拉開了扶貧序幕。

  1986年9月,廣安縣被國務院貧困地區經濟開發領導小組確定為全國重點扶持的271個國定貧困縣之一。1987年1月,縣政府印發《關于切實做好扶貧工作,加快脫貧致富步伐的意見》,對全縣脫貧工作進行安排部署,縣級相關部門、鄉鎮結合實際,制定了脫貧措施,修建了農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國務院下達貧困縣貸款685萬元,用于貧困村社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等,使項目區貧困戶獲得了增產增收,脫貧致富。

  1994年4月,廣安縣被列為《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全國重點扶持貧困縣。1995年10月,又被列入四川省秦巴山區扶貧世行貸款項目建設縣,當年,縣委縣政府組織實施秦巴扶貧項目。到2000年,廣安區秦巴扶貧項目總投資1.25億元,實施了勞務輸出、基礎設施、土地與農戶開發、機構建設與貧困監測4個分項目、23個子項目。使項目覆蓋區域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425公斤,人均純收入達到2354元,人均純收入增加331%,解決了項目區貧困農戶“缺錢、缺糧”的問題,實現了預期目標。

  2001年,廣安區確定為全國扶貧開發重點開發區。廣安區以水淹庫區、地質災害區、華鎣山區、旱山區、邊遠地區為重點,實施新村扶貧、移民扶貧、衛生扶貧、勞務扶貧、整村推進扶貧等開發扶貧,到2010年,貧困人口規模和總量大幅下降。2012年3月,廣安區確定為全國592個扶貧開發重點區,區委區政府決定集全區之力,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到2014年,全區貧困人口下降為5.4萬,占農村總人口的8.2%。

  決戰脫貧攻堅摘窮帽

  2015年11月,黨中央發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動員令后,廣安區委區政府,始終銘記鄧小平“廣安差距還很大,還很窮。一定要把廣安建設好!”的囑托,帶領全區人民把脫貧攻堅作為頭號政治任務來抓,多次召開專題研究部署脫貧攻堅工作,制定《關于舉全區之力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確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2016年,廣安區被列為全國全省首批“摘帽縣”之一。區委區政府制發《廣安區“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為脫貧攻堅工作指明了方向,繪制了藍圖。2017年,區委先后召開12次常委會、14次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會研究解決扶貧開發的重大問題,召開村以上干部參加的千人大會6次。先后制定交通建設、水利建設、電力建設、信息通信建設扶貧等22個扶貧專項方案,下發精準扶貧、脫貧攻堅指導性文件60余個,為全區決戰脫貧攻堅摘窮帽作出了具體部署,發起了總攻,全力抓了如下“八大工程”:

  高要求實施“三大統籌”資源工程。統籌規劃建設涉及22個鄉鎮,覆蓋40余萬人的5個現代農業園區,逐村編制貧困村發展規劃,連線成片建設基礎設施和發展增收產業;統籌資金,通過貸款、統籌、整合的31.63億元資金全部用于扶貧開發;統籌力量,健全區級領導包鄉鎮、聯系部門包貧困村、幫扶責任人包貧困戶責任機制,創新開展“萬人包萬戶、齊奔小康路”活動,有力地促進了精準脫貧。

  高質量實施“易地搬遷+危房改造+基礎配套”工程。以工匠精神建新居。實行規劃選址、戶型設計、建設標準、工程驗收“四統一”,推進基礎建設、文明提升“雙配套”,全面建成投資8億元、涉及3942戶10694人137個新村的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實施改廁、改廚、改水、改圈、建庭院、建入戶路、建浴室的“四改三建”7531戶,農戶基本實現走平坦路、喝干凈水、上衛生廁、住安全房的愿望。

  高效益實施“產業發展+就業創業+政策兜底”工程。在每村已有項目資金的基礎上,再匹配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和產業周轉金,大力發展“長短結合”增收產業。強化“龍頭”帶動,通過利益聯結“攢閑錢”。引進富康、布衣等龍頭企業和專業大戶216戶,帶動整鄉整村發展支柱產業。全區向外輸出貧困勞動力1.2萬人,實現務工收入近2億元。

  高效率實施“訂單式”技能培訓工程。使4093名貧困群眾通過能力提升實現就業,培育了一批自力更生、勤勞務實的脫貧戶。對無法離鄉、無業可扶的,安置護路、護林、保潔等公益崗位2667個。提高低保標準,率先實行低保、貧困“兩線并軌”,低保貧困戶最低生活保障達到每人每月260元,極度貧困戶提高到320元,實現“應提盡提、應保盡保”。

  高水平實施“改善硬件+提升軟件+幫扶資助”工程。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改擴建農村學校26所、幼兒園10所,實現鄉鄉有公辦幼兒園。農村學校全部達到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驗收標準,實施“國培”“省培”和鄉村教師專項支持計劃,補充農村學校教師209名,交流輪崗優秀骨干教師32名。同時成立教育扶貧基金實施有效幫扶。

  高標準實施“提升水平+保障基本+救助重困”工程。建成85個貧困村標準化衛生室,添置鄉鎮衛生院現代醫療設備,新聘衛計人員充實一線,基層醫療技術水平大幅提升。實現“十免四補助”、新農合、大病救助、特殊門診補償、住院免起付線、先診療后結算六個100%全覆蓋。出臺醫療救助29條硬性政策,設立醫療專項救助資金,救助26種慢性病和94種重特大疾病患者5800余人次。

  高能量實施“感恩教育+自我管理+四好創建”工程。一是開展扶貧扶志大行動。開辦農民夜校,開展文化下鄉等活動。二是創新鄉村治理機制。開展“潔凈水”“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等行動,常態整治臟亂差。三是深化“四好村”創建。出臺農戶環境衛生10條標準,促進鄉風文明大提升。

  高密度實施督查全覆蓋工程。開展“回頭看、回頭幫、回頭查”活動。一是全域排查。二是全民幫扶。三是自我補短。抽調120名業務骨干,高標準、嚴要求自查問題,當天反饋、交辦整改;抽調30余人組成5個專督組、2個暗訪組,分片交叉、高密度不間斷督查,確保脫貧攻堅決戰決勝。

  2017年10月,廣安區正式退出國貧縣,歷經30年,貧困人口從61.25萬人,下降到6200余人,成為全國28個、四川省2個首批摘帽的國貧縣之一,評為全省脫貧攻堅先進縣〔區〕,為全省脫貧攻堅樹立了標桿。④

  決勝脫貧攻堅奔小康

  一、打造東西部扶貧協作樣板,攜手同奔小康

  廣安區脫貧攻堅摘帽后,2018年4月,與浙江南潯區結成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單位,吹響了東西部扶貧協作決勝脫貧攻堅奔小康的進軍號角,共同打造東西部扶貧協作典范。

  高效率實施幫扶協作,決勝脫貧攻堅。一是實施勞務幫扶協作,保障脫貧就業。舉辦“春風行動”等東西部勞務協作大型現場招聘會2場,開展“民營企業招聘周”“東西部扶貧勞務協作專項招聘”等就業專項服務活動近百場。舉辦培訓班22期,培訓貧困人口833人、致富帶頭人52人。組織114名貧困勞動力赴東部結對省份就業,幫助620名貧困人口省內就近就業、1208名貧困人口到其他地區就業。二是創建幫扶車間,保貧困戶增收。兩區共同出臺《南潯區—廣安區勞務協作扶貧車間和就業基地認定獎補的實施意見》,建設扶貧車間、就業基地10個,實施“掙工錢”、保底分紅“掙現錢”、包產包銷“掙凈錢”三種機制,對吸納貧困群眾就業的企業給予補貼,由業主每年給予貧困村、貧困群眾分紅。2019年,園區9個實施項目共向貧困村、貧困戶分紅130.41萬元。園區還制定“土地流轉收入、勞動務工收入、持股分紅收入、農產品保底產銷”四張清單,固化農戶受益增收渠道,帶動3289名貧困群眾人均年增收300余元。

  高規格實施產業扶貧協作,攜手同奔小康。2018年,啟動高規格南潯·廣安產業園扶貧合作項目建設,產業園總投資18億元、占地630畝,已建設1個總部基地、3個研發中心,成功引進沃克斯電梯等7家企業入園,注冊公司8家;實施湖羊入川工程,2019年,湖羊存欄1200余頭,配套發展龍安柚、檸檬、中藥材、清脆李等種植產業基地3000余畝;南潯區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投資200余萬元,在石筍鎮建設40余畝“跑道魚”養殖基地,養殖鮰魚、草魚、鯽魚等1萬余斤;引入南潯區旅投集團投資2000余萬元在大龍鄉建設占地約50畝的潯棲江南農旅結合項目,并于2019年9月正式投入運營。借助南潯區銷售平臺優勢,向浙江地區銷售廣安區農特產品871.73萬元。2019年實施的15個東西部扶貧協作產業項目全部完工。通過“產業飛地”,南潯區幫扶廣安區做強一、二、三產業,促進就近就地就業,共計帶動4324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就業增收。產業園被國家發改委列為中西部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示范區之一;兩地探索的“三產聯動”“國企引領”協作項目模式入選國務院扶貧辦東西部扶貧協作典型案例和中央黨校青年干部班教學案例。

  二、唱響天府旅游名縣,推動鄉村振興

  廣安區是四川省首批旅游強縣,近年在打好鄧小平故里紅色旅游牌的同時,創新“紅”帶“綠”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模式,有力的推動經濟發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成功列入首批天府旅游名縣,成為四川縣域旅游經濟發展的標桿。

  創新“紅”帶“綠”旅游發展模式,打造美麗鄉村。近年來,廣安區在打好鄧小平故里紅色旅游牌的同時,創新“紅”帶“綠”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模式,推動鄉村旅游發展,形成全域旅游產業鏈。以創建首批天府旅游名縣為抓手,打造最美鄉村,實施“云水灣”“南橋溪谷”等項目建設。深度開發旅游扶貧工作,借助商務部、省委政法委、省黨史辦、浙江省南潯區對口聯系幫扶優勢,引入潯棲江南度假區、中國扶貧基金會“百美村宿·三星分享村”等旅游扶貧項目,已建成省市鄉村旅游示范鄉〔鎮〕、村7個,“四好村”78個、鄉村振興村11個,農家樂30余家,民宿達標戶8戶,成功打造大云山農業公園、彭家伴閑田園山莊等鄉村旅游景點11個,建成龍安柚農旅產業園、協興生態文化旅游產業園,白馬檸檬產業園等國家、省現代農業示范區,帶動產區貧困群眾人均增收2189.61元。⑤

  唱響天府旅游名縣,推動鄉村振興。2019年4月,廣安區成功創建為天府旅游名縣后,相繼建渠江印象休閑旅游度假區、白馬朝陽湖垂釣區等5個新興景點投入運營;樂活城、大地花谷等2個景區完成提檔升級重新開放;11月,成功舉辦第六屆中國廣安龍安柚旅游文化節,召開了“天府旅游名縣”冬季旅游產品推介會,吸引全省首批10個“天府旅游名縣”、8個候選縣及各大旅行社和文旅企業參加。廣安區渠江印象休閑旅游度假區、潯棲江南度假區等旅游景點成為推介會的亮點。特邀央視《鄉約》欄目走進廣安區,對廣安區鄉村旅游、龍安柚、白馬檸檬產業的發展進行了宣傳,加快了以龍安一大龍為核心區、彭家一大安一石筍為拓展區的鄉村振興示范片建設。提質擴面龍安柚基地1.5萬畝,新開發龍安柚加工產品3個。有力的推動了鄉村振興,榮獲“2019年中國〔區域〕最具魅力人氣旅游城市”稱號。牌坊新村被評為全國工農業旅游示范點,興泰農莊、熊氏家庭農場被評為省級示范休閑農莊。

  三、創全國電商進村綜合示范縣,助力脫貧攻堅

  廣安區電子商務于2014年開展以來,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以電子商務扶貧為抓手,對接品牌電商,著力構建區、鄉、村三級電商服務體系,幫助貧困群眾脫貧增收,為助力脫貧攻堅起到了積極作用。

  開展電商人才業務培訓,助力扶貧就業。2018年以來,建成2800平方米的電商產業園,聘請一批淘寶講師、知名電商專家來廣安區開展電商培訓;共開展電商培訓60余期,累計培訓基層干部、群眾、貧困戶、創業青年、職院學生、電商站點負責人等5000余人次,其中,培訓貧困戶2200余人次,不僅極大地普及了電商知識,也培育孵化了一批本土貧困戶電商人才,進一步提升了全區電商人才的整體隊伍素質。幫助84名貧困戶實現電商從業,開設網〔微〕店13家,年銷售扶貧產品652萬元。

  創全國電商進村綜合示范縣,助力脫貧攻堅。2018年以來,廣安區緊緊圍繞全區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略部署,以創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為目標,著力構建區、鄉、村三級電商服務體系。將貧困村電商體系建設作為重點,全區已建成1個區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26個鄉鎮電商站點,291個村級電商服務站和物流配送終端,50余戶注冊電商企業,4000余家個體網商。引進中通、圓通、韻達、順豐、遠成等10余家品牌快遞物流企業入駐,實現鄉鎮電商、微商全覆蓋,行政村覆蓋率達60%以上。建成站、點382個,覆蓋了全區所有的貧困村。深挖本地品牌內涵,集中打造“龍安柚”、“鄭山土雞”、“廣安鹽皮蛋”“白馬檸檬”等互聯網電商品牌,不斷提升農產品的網絡知名度和美譽度,幫助當地群眾和貧困戶實現致富增收,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注入新活力。廣安區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通過農產品上行網銷活動累計銷售1000余萬元,帶動銷售2000余萬元,累計助農增收1000余萬元,其中受益貧困戶700余戶,貧困戶人均增收600余元。白馬檸檬園成為電商“一縣一品”精準扶貧示范基地;龍安鄉革新村“四方聯建”電商扶貧模式入選四川省商務廳農村電商典型案例。

  四、實施“清單制+責任制”,保障精準脫貧

  2018至2019年,廣安區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中,始終堅持“問題導向、質量導向、目標導向”,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效,在決戰脫貧攻堅摘窮帽后,仍然堅持做到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督。全區各級干部以飽滿的熱情、“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建功必須有我”的使命擔當,全力奮戰在決勝脫貧攻堅第一線。全區整合區級“四大班子”領導成立“指揮部”,鄉鎮建立“指揮所”,村級組建“作戰室”,形成三級聯動高效攻堅決戰體系。實施“清單制+責任制”,區級領導包鄉鎮、幫扶部門包村、幫扶干部包戶的責任機制,31名區級領導牽頭攬總,95個幫扶單位人員常態走村入戶,136個駐村工作組堅守駐村崗位,136名農技員深入田間開展技術指導,月月列清單、建臺賬、抓推進、促整改。所有干部和幫扶責任人的工作成效與績效獎金、評先評優、職務晉升“三掛鉤”,出臺28條關愛脫貧一線干部的激勵措施,以逗硬獎懲保障了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精準脫貧。2019年,全年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2.8億元,投入中省市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6億元,實施基礎設施、產業發展、住房建設、安全飲水、環境改善等重點項目325個,修建、拓寬村級公路262公里,整治新修水利設施126處,保障了貧困戶住房、飲水安全,教育、醫療、兜底、特別救助等保障政策全面落實,取得了優異成績:全區2073人貧困人口、53個貧困村高質量達標退出,脫貧指標100%完成、貧困村100%退出、貧困戶100%脫貧,率先實現全域全面脫貧,正邁進全面小康,為全省樹立了標桿。

  五、打好攻堅“三大戰役”,決勝全面小康

  廣安區在2020年決勝全面小康,補短板,掛牌督戰,堅決打好、打贏精準脫貧、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三大攻堅戰,實現全面小康社會。

  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廣安區為了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效,抓實“全面鞏固、全域覆蓋、全面提升”三大行動,扎實整改中、省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反饋問題,2020年3月,召開打贏脫貧攻堅總決戰動員部署大會,啟動脫貧攻堅掛牌督戰工作,向貧困發起最后總攻,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掛牌督戰工作由區級領導帶隊,統籌區級幫扶單位、鄉鎮和村組人員,組成定點督戰隊,重點對貧困戶和邊緣戶的家庭收入、安全住房、基本醫療、義務教育和飲水安全等“兩不愁三保障”情況進行全方位排查,建立掛牌督戰問題臺賬。根據臺賬內容,制定整改方案進行集中整改,確保所有問題在6月30日前全部整改銷號,做到不掉一戶、不落一人。督戰時間為2020年3月至12月,分三個階段開展。全區組建了1個掛牌督戰組、16個定點督戰組、8個專項督戰組,所有區級領導全部向一線下沉,幫扶干部向一線集結,鎮村干部全天在一線堅守,工作隊員全部在一線駐扎,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奔小康最關鍵的一戰。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2019年,廣安區全力以赴取得了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勝利,完成各項控制指標,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區級河長制河流和鄉鎮污水處理站達標率均為100%,考核斷面水質均達到或好于Ⅲ類水質,城區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0.1%,空氣質量提前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居前20位。2020年初,廣安區委、區政府,繼續決戰決勝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大氣污染“八大行動”,進一步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目標,營造綠水青山的宜居環境,啟動水源防污項目,加強水環境治理,全區共建鄉鎮、村污水處理站128個,確保污水處理達標排放。建立環境問題排查長效機制,發現問題即時整改;繼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持續強化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確保全區優良天數比例穩定在85%以上。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2019年,廣安區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中,縱深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打掉黑惡勢力犯罪集團6個,偵破九類涉惡案件54件,社會大局平穩可控,被評為全省第二批省級法治示范區。2020年初,區委、區政府繼續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抓好地方政府債務化解,從嚴控制“三公”經費,切實兜牢“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底線;加強防范和打擊民間投融資、網絡借貸等非法集資活動,抓好地方金融機構日常監管,穩妥化解了扶貧小額信貸逾期風險;持續整治房地產亂象,優化監管機制,加快了辦理不動產權證和“爛尾”項目復工建設進程,防范了化解房地產風險。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萬眾一心,嚴控新冠疫情,不斷增強了群眾安全感。推進了依法治區、“平安廣安”建設高質量發展,確保今年建成全面小康社會。⑥

  今天,百萬廣安區人民用富起來的好日子,向關懷廣安的好老鄉報告:“小平你好,是你的關懷鼓舞廣安人民摘掉了窮帽,邁入小康社會。廣安人民將再接再厲,一定要把廣安建設好!把標桿樹得更高!”。

  (作者單位:廣安市廣安區委黨史研究中心)

  參考文獻

  ①中共廣安市委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廣安歷史:第2卷,1950-1978[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3:335-336。

  ②中國共產黨廣安區委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廣安縣歷史〔第二卷〕[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第222—224頁。

  ③廣安市委宣傳部。小平故里廣安100問[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2019,222—223。

  ④吳榮勝、杜強等。廣安區推動脫貧攻堅提質增效[N]。四川農村日報,2017-5-22;

  ⑤譚華林、廖小兵等。廣安區全域旅游風帆勁[N]。廣安日報,2019-08-26。

  ⑥唐天群。廖小兵等。吹響高質量發展號角[N]。廣安日報,2020-01-20;方清。鄧旱雨等。廣安區啟動脫貧攻堅掛牌督戰工作[N]。廣安日報,2020-03-23。

責任編輯:黨史文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