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传媒在线,日韩国产天堂中文,九九夜夜操妹子,麻豆画精品传媒一区二区

四川黨史文獻網

你當前的位置:首頁正文

德陽裝備智造與三線建設

  

  李思源

  2018年7月16日召開的中共德陽市委八屆七次全體會議,作出《中共德陽市委關于貫徹省委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定》。《決定》在“強化德陽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撐”中,要求圍繞建設全省經濟副中心城市戰略定位,著力打造裝備智造之都、改革開放高地、古蜀文化名城、美麗幸福家園“四張名片”。“四張名片”把裝備制造放在首位,表明裝備智造對德陽發展作用極端重要,而德陽的裝備智造業的發展與三線建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一、德陽的裝備智造來自三線建設

  新中國成立前,德陽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小縣,德陽市現轄的6個縣(市、區)也都是傳統的農業縣,幾乎沒有任何工業。1953年,國家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展以重工業為主的工業化建設,德陽開始了與大工業的相遇。1956年,國家將在德陽的大工業布點調整為重型機械制造和大型水力發電設備工業后,德陽的大工業建設才正式拉開大幕,初步建起了如今第二重型機器廠、東方電機廠等國家重點基礎工業企業的前身西南重型機器廠和德陽水力發電設備廠。正如1958年,鄧小平視察德陽時指出的,德陽的工業是國家的大工業。拿制造冶金設備、電站設備的工廠來說,是全國最大的,這是機械工業之母——母雞工業。但由于國民經濟出現嚴重困難,1961年,中央相繼停建、緩建了德陽的西南重型機器廠和德陽水力發電設備廠。1964年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確立以戰備為中心的三線建設國家建設大戰略,德陽成為三線建設重點地區,兩次工業區建設期間留存的主要工業企業得以納入三線建設,還陸續遷入和新建了東方汽輪機廠、東方電工機械廠、德陽耐火材料廠、四川玻璃纖維廠、四川樹脂廠、四川化工機械設備廠、四川鉆探采掘設備廠、四川建筑工程機械廠、德陽機械廠、德陽電機廠等一批三線企業。1964~1980年三線建設期間的一系列工業建設,建起了德陽的大工業,奠定了德陽的重大裝備制造工業基礎。1983年,國務院批準建德陽市。當年向省委提出建立德陽市報告的中共德陽縣委和第二重型機械廠、東方電機廠、東方電工機械廠、德陽耐火材料廠、四川玻璃纖維廠、四川樹脂廠、四川建筑工程機械廠等13個單位中,大都是三線企業。可以說是三線企業催生了德陽這個新興工業城市,三線建設為德陽之后成為中國重大技術裝備制造基地做好了鋪墊。

  德陽建市以后,一直把工業,特別是裝備制造業放在重要位置。建市初制定的城市總體規劃目標就是到2000年建成以重型機械和動力設備制造工業為基礎、輕重工業協調發展的工業城市。從1984年開始,德陽迎來了“五個輪子”一齊轉的第二次工業化高潮,是年,三線企業東方電機廠、東方汽輪機廠、第二重型機械廠與省內的東方鍋爐廠、東風電機廠、四川儀表總廠聯合組建了東方電站成套設備公司,成為國內三大設備制造基地之一。由于德陽擁有處于國內領先水平的重型機械制造和發電設備制造等大型企業,它既對中小企業發展有非常明顯的帶動作用,又使之成為德陽重要的經濟增長點,2001年,德陽市委、市政府決定實施打造重大技術裝備制造業基地戰略,利用“三大廠”集聚效應,形成德陽裝備制造企業集聚發展產業帶。2002年,又作出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裝備制造業,把德陽建設成為中國重大裝備制造業基地的決定,并制定了《德陽重大技術裝備制造業基地建設規劃綱要》。同年4月,國家科技部正式將德陽列為“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裝備制造業試點城市”。2003年,四川省政府正式批準《德陽重大技術裝備制造業基地建設規劃》,把德陽列入四川省加快重大技術裝備制造業發展“1+8”工程。2006年,《德陽市重裝基地建設“十一五”規劃》出臺,著力提升發電(火電、水電、核電、風力電及太陽能發電)成套設備、冶金成套設備、石化設備三大特色重大技術裝備的成套能力、自主創新能力和竟爭力,使之處于全國領先地位。2008年,德陽重裝基地已建成一批重大技術裝備研發、設計和制造能力一流,產品在國內占有率第一的優勢龍頭企業。2008年5月12日發生的汶川特大地震使德陽遭受極其嚴重的損失。災難并沒有阻擋德陽重裝基地建設,德陽的重大裝備制造企業奮起抗災,裝備制造業在災后重建中獲得新的動力。2009年,德陽市工業投入進入災后高峰期,德陽重大裝備制造業鳳凰涅槃,發電設備、石油鉆機制造能力處于國際領先地位,德陽成為了“清潔技術與新能源裝備制造業國際示范城市”和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多年的不斷努力,使德陽的重裝基地建設成效顯著,2013年1月,德陽正式被中國設備管理協會授予“中國重大技術裝備制造業基地”稱號。在德陽“中國重大技術裝備制造業基地”建設過程中,三線企業發揮了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

  “中國重大技術裝備制造業基地”讓德陽裝備制造業發展迎來新機遇。2015年,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五個走在前列”要求,提出“以‘中國制造2025’為指導,堅持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與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并舉,推動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規模化,努力實現由傳統制造向先進制造轉變,把德陽打造成為四川制造業強市,在科學發展、結構調整走在四川前列。”的目標。確定了規模壯大、結構高端;智能引領、兩化融合;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綠色低碳、環境友好的戰略定位。提出建設國家高端裝備產業創新發展示范基地,著力探索以裝備技術智能制造為主的產業創新新機制,大力發展創新型經濟,把重大裝備智能制造核心技術打造成引領全國、影響世界的名片。2017年12月13日,中共德陽市委八屆六次全體會審議通過《關于全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奮力開創建設美麗繁榮和諧德陽新局面的決定》,號召為加快建設世界智造之都、國際文化名城、成都北部新城、生態田園典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正式提出建設智造之都。2018年市委八屆七次全會,修訂完善“四張名片”,把智造之都定位為裝備智造之都。裝備智造成為智造之都的核心,以三線企業底色的重大技術裝備制造業自然成為了打造裝備智造之都的主體。

  二、德陽裝備智造的主力是三線企業

  德陽裝備智造主要是對重大技術裝備的智造,重大技術裝備制造企業是德陽裝備實施智造的基礎。在2012年出版的《德陽工業志》第一章重大技術裝備制造業中,單獨介紹的四家重型機械制造企業中中國二重、藍星機械是三線企業,立達電機是三線企業中國二重子公司改制成的,占了75%;五家發電設備制造企業中東汽、東電、東鍋是三線企業,東電自控、東汽鑄造是東電、東汽帶動發展的企業,達到了100%。2017年,德陽裝備制造業規模以上企業504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27.7億元,占全市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達42%,已形成產業規模較大、技術裝備先進、研制水平領先、配套體系完善的以高效清潔發電成套設備、大型鉆采設備、重型機器成臺套設備、航空與燃機裝備等為代表的裝備制造工業體系,形成了以發電設備和石油鉆采設備為主的現代先進裝備制造產業集群。2018年,全國60%的核電產品、50%的大型電站鑄鍛件、40%的水電機組、30%的火電機組和汽輪機均由德陽制造,發電設備產量世界第一,石油鉆機出口國內第一,大型軋鋼設備產量國內第一,培育了中國二重、東汽、東電、東鍋、科工宏華等一批世界知名的重裝龍頭企業,配套企業達1500余家。這些企業中中國二重、東汽、東電、東鍋就是三線企業,其中,東鍋是改革開放后引入的原三線企業。而三線企業調整改造期間又有明日宇航、湔江機戒廠等一批企業落戶德陽,給德陽裝備制造,特別是通用航空設備制造方面增添了力量。一斑窺豹,三線企業在德陽裝備智造中可以說具備著主力的地位和作用。

  三、德陽裝備智造應進一步汲取三線建設的營養

  中共德陽市委八屆七次全議指出:引領“德陽制造”向“德陽智造”轉變,要“堅持制造智能化、產品高端化、產能國際化”。到2022年,力爭全市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14.5%,突破2800億元。其中高端裝備突破700億元,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65%以上,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50%以上,建設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100個。據《德陽年鑒2018》載,2017年德陽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壯大新經濟,打造新動能,催化傳統產業變革。對規上企業主動實施智能化生產并實現一定產值的給予補助或獎勵,設立3000萬元智能制造專項發展資金,鼓勵和支持企業向數字化方向發展。開展“互聯網+智能制造”“機器換人”,加快建成30個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二重、東電、東汽、銳騰電子等機器人使用數量不斷增加。在全省率先創建“德陽裝備制造工業云平臺”,截至年底,有3500余戶企業入駐,累計訪問人數達140萬人次,“裝備制造工業云”獲批全省唯一的工信部產業互聯網集成服務優秀解決方案。在智能制造方面德陽無疑取得了明顯的成績。但2017年德陽高端裝備制造業總產值194億元,僅占裝備制造業實現總產值1630億元的11.9%,也表明德陽裝備智造仍存在規模偏小、結構不優等問題。如何更快、更好實現德陽裝備智造2022年目標,除發改、經信等部門提出的實施以“互聯網+制造”“裝備制造大數據”為重點的傳統制造業互聯網改造提升工程,促進裝備制造業智能轉型;注重產業的創新發展,大力培育高端裝備制造、先進材料等新興制造產業;積極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軍民融合發展“互聯網+制造”,以新技術新業態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外。筆者認為,由于三線建設與德陽裝備智造發展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德陽的裝備智造還應重視從三線建設歷史中汲取營養。

  首先應汲取精神營養,為德陽裝備智造提供動力和支撐。2014年3月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三線建設研究分會,在《章程》中提出的“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三線精神,是對二十年艱苦卓絕、成就輝煌的三線建設歷史的總結。作為三線建設重點地區的德陽,特別是從德陽三線企業發端,以三線企業為主力的裝備智造業,在新時代的建設中大力弘揚三線建設依然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德陽裝備智造發展雖有一定的基礎,但和世界先進裝備智造國家、地區比較還有較大差距,只有腳踏實地的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于創新,才有可能在較短時間全面趕超世界先進地區水平,建成世界級重大裝備制造基地。

  其次應汲取寶貴經驗,為德陽裝備智造提供支持和幫助。德陽能進行三線建設,三線建設能取得巨大成就,國家的戰略需求,國家領導的關懷,全國對應行業企業、科研院校的傾力支援,地方黨委、政府和人民的全力支持幫助,三線企業、職工的艱苦奮斗缺一不可。德陽要建成世界級重大裝備制造基地,裝備智造之都,同樣需要這些條件。一是爭取國家支持,納入國家戰略。建世界級重大裝備制造基地已得到四川省委的支持,寫進了《中共四川省委關于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定》,還需要以助力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據,積極爭取中央的支持,納入國家戰略。二是加大科技協作,爭取技術支持。德陽的裝備制造企業,特別是龍頭核心企業,要按照市場原則,積極與國內外相關企業、院所、學校聯系,加大技術合作力度,舍得投入資源,通過引進、吸收、創新,研發創新等方式提升科技水平,智能制造能力,爭取行業領先。三是地方傾力支持,為裝備制造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當地黨委、政府和人民要向當年支持三線企業建設一樣支持德陽的裝備制造企業,特別是黨委、政府要在搭建平臺,暢通信息溝通渠道,協助解決相關問題;制定、爭取政策,進行幫扶引導;注重宣傳、擴大影響,營造更好發展氛圍;強化、優化服務,助推事業發展上發揮更大作用,為德陽裝備制造企業發展保駕護航,創造條件。

  綜上所述,德陽的裝備智造源自三線建設,三線企業如今仍是裝備智造業的龍頭核心。發揮好三線企業的支撐作用,汲取好三線建設的豐厚營養,對實現德陽裝備“裝備世界”、建成世界級重大裝備制造基地和裝備智造之都的愿景有著十分重要價值。

  (作者單位:中共德陽市委黨史研究室(德陽市地方志辦公室))

責任編輯:黨史文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