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传媒在线,日韩国产天堂中文,九九夜夜操妹子,麻豆画精品传媒一区二区

四川黨史文獻網

你當前的位置:首頁正文

昔日西南大三線 今朝同唱雙城記 “中國共產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與實踐——三線建設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研討會在攀枝花舉行

  

  3月25日至26日,“中國共產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與實踐——三線建設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研討會在攀枝花舉行,此次研討會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七研究部、中共四川省委黨史研究室、中共重慶市委黨史研究室、中共攀枝花市委、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以“昔日西南大三線·今朝同唱雙城記”為主題,深入汲取三線建設的歷史經驗,匯聚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智慧力量。中共攀枝花市委書記張正紅到會致辭,中共攀枝花市委副書記、市長虞平主持開幕式。

  “攀枝花發展與三線建設緊密相聯,攀枝花的輝煌發展歷程,就是我們黨三線建設方略的成功實踐。”研討會上,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副主任班永杰說,三線建設時期形成的工業基礎和產業格局,建設的骨干企業和鐵路公路等干線等,為今天西部的發展、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了戰略動能、厚植了發展優勢。

  回顧歷史,川渝兩地山水相連、地緣相近、文化同源、歷史同脈。重慶市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徐光煦說,成都、重慶、攀枝花三地雖相距數百公里,但資源互通、優勢互補、聯動發展,形成緊密聯系的后方工業體系,為國防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立足當下,為唱好“雙城記”,川渝兩地黨史部門將抓住機遇,記錄好兩地攜手奮進的新征程,研究好合作共贏的新課題,宣傳好三線精神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國家戰略。

  四川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江紅英在致辭中說,轟轟烈烈的三線建設,是新中國在國防和經濟建設史上的一次重要探索。這一探索改變了中國區域經濟版圖和產業發展布局,是一項影響極其深遠的偉大戰略決策。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戰略決策是重慶和四川面臨的又一重大機遇,是對成渝地區改革創新、相向發展成果的充分肯定,又是順應時代發展大勢、遵循客觀經濟規律賦予成渝地區的更高奮斗目標。

  緊扣三線建設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來自北京、上海、重慶、四川等地的專家學者紛紛亮出金點子。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研究員付才輝認為,攀枝花以全力支持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戰略牽引,將加快形成鏈接三圈的“兩縱兩橫兩走廊”金沙江生態經濟帶,屆時將從“三區聯動”到實現“三圈”聯動的新發展格局歷史性轉變。

  針對攀枝花“新三線建設”及“三個圈層”的發展,付才輝建議,一方面緊扣攀枝花與周邊五縣的“1+5”核心圈層加快打造半小時經濟圈,以全力支持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牽引融入國內國際圈層;另一方面加快構建金沙江流域兩縱兩橫兩走廊經濟帶,推進攀枝花與周邊五地市州的一體化,推動哈昆經濟走廊和長江經濟帶西出印度洋,實現“兩洋戰略”,助力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

  四川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蔣永穆提出,三線建設時期,成渝攀就因“兩基一線”建立起了密切的聯系,形成了成渝攀國家戰略“鐵三角”。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攀枝花應抓住世界經濟發展的新特點,借助RCEP平臺,利用地理優勢,加強向東南亞開放的通道作用,作為成渝商品南輸地,尋找發展機遇;認真研究資源型城市發展規律,運用攀枝花特殊資源,推動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充分利用釩鈦資源優勢,將攀枝花打造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的先進制造基地;充分利用“陽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高效農業,加強農文旅融合發展;加強城市建設,加快推進區域教育、醫療、信息、文化、創新“五大高地”建設,進一步拓展城市空間、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增強城市的承載力、輻射力、吸引力;沖破交通限制,加強互聯互通,加快推進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和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建設,密切攀枝花市與成渝地區的互聯互通。

  研討會期間,與會嘉賓學者還考察調研了攀鋼釩軌梁廠和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深度體驗三線建設的偉大成就,切身感受三線建設者“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三線精神,有效增強了對三線建設歷史的感官認識。

  (省委黨史研究室黨史二處  供稿)

責任編輯:黨史文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