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传媒在线,日韩国产天堂中文,九九夜夜操妹子,麻豆画精品传媒一区二区

四川黨史文獻網

你當前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共產黨在四川的光輝歷程與歷史啟示

來源:    時間:2018.1.31責任編輯:黨史文獻網頻道

文/ 中共四川省委黨史研究室

  2016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悠悠歷史,浩浩長河。自1921年7月浙江嘉興南湖一艘紅船啟航,中國共產黨已風雨兼程穩穩駛過95個春秋。95年來,黨歷經戰爭與和平、建設與改革、挫折與勝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開創了亙古未有的宏圖偉業。黨自身也從1921年成立時僅有50多名黨員的弱小政黨,到今天成為擁有8700多萬黨員的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95年的光輝歷程,我們黨向世界雄辯地證明,中國共產黨不愧為偉大、光榮、正確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愧為中國工人階級、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不愧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95年來,四川各級黨組織遵照中共中央的決策部署,率領全川人民不懈奮斗,歷經革命、建設與改革的艱難險阻,不斷走向光明和勝利。全省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取得長足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高,四川人民正精神飽滿地行進在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的康莊大道上。

  五四運動前后,四川先進知識分子堅定前行,孜孜探求救國救民真理,把馬克思主義革命火種播撒全省各地,奠定四川建立中共組織的思想基礎和組織基礎。1922年,在中共中央派出的惲代英、蕭楚女等革命先驅的指導和幫助下,成都、重慶、瀘州等地相繼建立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1923年10月,黨中央直屬領導的中共成都獨立小組成立,王右木任書記。1926年春,四川首個省級黨組織——中共重慶地方執行委員會建立。中國共產黨四川組織的建立,使四川革命活動有了統一的領導機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

  大革命時期,四川黨組織積極推動國共第一次合作,領導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軍閥的高潮。四川的工人、農民、青年、婦女運動此起彼伏,以聲援五卅運動為中心的四川人民反帝斗爭,特別是1926年9月開始的聲援萬縣“九五慘案”的斗爭,成為大革命以來四川規模和影響最大的群眾運動,狠狠打擊了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1926年12月,重慶地委領導和組織的瀘順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力圖掌握武裝的最早嘗試,成為黨在大革命時爭取改造舊軍隊的一個范例,有力策應和支持了北伐戰爭,同時對中國共產黨組建革命軍隊進行了積極探索,為人民軍隊的建立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四川黨組織帶領四川人民用革命的武裝反抗國民黨的血腥統治,先后組織了武裝起義六十余次,沉重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為推動中國革命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嚴酷的白色恐怖中,四川黨組織屢仆屢起,不斷遭受嚴重破壞,但又不斷重建、恢復和發展,通過積極開展農民、工人和士兵運動,組織游擊武裝,從各個方面有力配合了川陜、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中國共產黨三大主力紅軍長征經過四川時,四川黨組織動員、組織群眾以多種形式支援紅軍,通過發動群眾參加紅軍、給紅軍籌糧捐款、舉行武裝起義、開展游擊戰爭來支持和策應紅軍長征,為紅軍長征的最終勝利作出重要貢獻。

  抗日戰爭時期,四川黨組織廣泛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領導四川人民推動抗日救亡運動蓬勃發展,掀起群眾性支援抗戰的熱潮,成為了全川抗日救亡團體的領導核心。同時,黨組織和黨員還全力推動全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通過加強上層統戰工作,密切與四川地方實力派聯系,致力推動川軍出川抗戰,為抗戰的勝利作出了獨特的貢獻。此外,一大批川籍共產黨員在黨的領導下身先士卒,英勇殺敵于抗日戰場的最前線,立下彪炳千秋的歷史功勛,形成了抗戰史上耀眼的群星。

  解放戰爭時期,四川黨組織領導四川人民投入到轟轟烈烈的愛國民主運動中,迅速在四川形成了反對國民黨統治的第二條戰線。黨中央在四川成立了國統區唯一公開的省級黨組織——中共四川省委。省委的成立,使全省各級黨組織建設得到大大加強。全面內戰爆發后,省委被迫撤離,四川各級黨組織積極開展農村武裝斗爭和統戰策反工作,組織城市工人、學生、市民開展反對國民黨獨裁統治的斗爭。在解放前夕,各級黨組織通過開展游擊武裝斗爭,發動群眾護城、護廠、護校,進行統戰策反工作等,配合解放軍的軍事進攻和城市接管,迎來了四川的解放。

  社會主義革命時期,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四川和全國各地一樣,根據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精神,實施新民主主義綱領:建立和鞏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權;鎮壓反革命,開展抗美援朝運動;進行反封建的土地改革和各項民主改革,蕩滌舊社會的污泥濁水;開展“三反”、“五反”運動,恢復和發展了國民經濟,社會風尚和人們的精神面貌為之一新,為四川地區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奠定堅實的基礎。從1953年到1956年,四川各級黨組織領導四川人民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并對糧食及其他主要農副產品實施統購統銷。第一個五年計劃在四川的實施,使四川邁開工業化的步伐。這一時期在少數民族地區還進行了民主改革。這些工作的開展和完成,使全川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全面發展有了一個良好的開局。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全川人民在各級黨組織領導下,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煥發出前所未有的建設熱情,取得巨大的社會主義建設成就:從新中國第一條鐵路的建設到四通八達交通網的建成;從糧食品種的改良到大規模的農田水利建設;從農村小城鎮的逐漸繁榮到一批新興工業城市的崛起……“天府之國”的面貌發生了日新月異的深刻變化。特別是這一時期的農田水利建設為四川農業的穩定發展奠定了基礎,三線建設改變了四川經濟格局,成為四川工業發展和騰飛的起點。由于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同時黨對社會主義建設的客觀規律把握不足,四川黨組織同全國各地黨組織一樣,犯了一系列“左”的錯誤,使四川的各項建設事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挫折。這一歷史時期,黨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功經驗和失誤教訓,都成為了后來更好地治國理政的寶貴財富。

  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新時期,各級黨組織帶領四川人民,解放思想、銳意進取,以敢為天下先的首創精神在中國改革史上為四川贏得了“改革之鄉”的美譽。四川是改革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在全國率先探索農村改革,率先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率先進行城市綜合改革試驗,率先開展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這些改革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使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蒸蒸日上,為四川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進入21世紀,四川黨組織在領導全川人民進行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礎上,通過實施西部大開發和跨世紀發展戰略,全省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別是經受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嚴峻考驗時,黨組織率領全川人民在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征程上堅毅奮戰,加快建設災后美好新家園,加快建設西部經濟高地,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書寫了從悲壯走向豪邁的光輝篇章。

  省委十屆三次全會以來,四川黨組織按照黨中央協調推進“四個全面”的戰略部署,帶領四川人民全面實施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兩化”互動、城鄉統籌發展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奮力推進由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跨越、由總體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深入推進依法治省和從嚴治黨,加強反腐倡廉建設,凈化政治生態,積極推進全面創新改革實驗區,完成蘆山地震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大力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全力維護藏區和全省社會穩定,奮力開創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四川呈現出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和諧穩定、干部奮發有為的良好局面。

  回顧歷史是為了更好地開創未來。95年來黨領導四川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光輝歷程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歷史啟示:

  第一,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四川各項事業取得成功的保證。95年歷程,有過艱難、困苦和曲折,但最終走向了成功和勝利,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堅持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無論哪個歷史時期,四川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的推動與黨組織的發展壯大和領導密切關聯。如土地革命時期武裝斗爭開展得最為壯烈之時,正是四川黨組織和黨員力量最為強大之時;黨組織遭受國民黨毀滅性破壞的1935年后,全省黨員人數下降至數十人,革命活動也相對沉寂。“文化大革命”前后,黨組織的活動狀況很大程度決定了四川的社會局勢:在黨組織癱瘓時,全川一片混亂;在黨組織發揮作用時,全川形勢迅速轉好。“文化大革命”結束后,四川的各項建設事業之所以迅速得到恢復和發展,正是黨的領導堅強有力,全力撥亂反正,和廣大人民群眾厭亂思治共同作用的結果。雖然在95年歷程中,黨組織走過彎路,犯過錯誤,但最終還是依靠黨的自身力量成功糾錯,從而使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又回到正確的道路上。

  第二,堅持人民至上,切實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的立黨之道是四川各項事業取得成功的前提。95年歷程,是黨領導人民為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富裕而奮斗的歷程,歸根結底是服務人民的歷程。只有服務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黨才可能贏得人民的支持和擁護,改革開放事業也才能不斷前進、不斷勝利。四川作為“改革開放之鄉”,試點并推廣的許多做法,得出的許多經驗,都來自人民群眾,首創在百姓之中。從廣漢金魚公社的“包產到組”到邛崍組建“農工商聯合總公司”,從最早取消糧票到率先取消農業稅征收,從城市綜合改革實驗到統籌城鄉發展,從公推公選到公推直選,這些在全國首創的做法最先都是來自人民群眾的創造。四川各級黨組織把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創造加以升華提煉、試點推廣,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信人民群眾是真正的歷史創造者,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把體現人民群眾的意志與利益作為黨的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充分體現出黨只有在人民群眾中才能汲取不竭的前進動力。

  第三,堅持實事求是,把黨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與四川省情結合起來,一切從實際出發,是四川各項事業成功的關鍵。黨在不同歷史時期都有不同的歷史任務,全省各級黨組織在貫徹中央精神的大前提下,必須結合當地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才能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得到落實。不同時期在四川開展的各項工作能夠在全國有重大影響,如四川共產主義組織的建立和發展具有獨特特點,四川第一次國共合作成效顯著,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武裝斗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第二條戰線斗爭影響巨大,社會主義革命時期的社會主義改造,尤其是在少數民族地區進行民主改革和農牧業合作化,以及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四川工農業建設成就斐然,改革開放新時期四川諸多改革舉措走在全國前列、天然林保護和退耕還林工程率先啟動等,這些都是四川各級黨組織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結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在95年的輝煌歷程中,四川各級黨組織領導全川人民不懈奮斗,取得了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巨大成就,積累了豐富的成功經驗,工作中受到的嚴重挫折也留下了沉痛的教訓。回顧歷史,我們深刻地感受到,黨所領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是前所未有的偉大事業,只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實現民族獨立、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展望未來,我們正在進行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事業,正是在前人艱苦創業、不懈奮斗奠定的堅實基礎之上繼續進行的。全面、歷史、辯證地回顧和學習黨的歷史,可以使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歷史發展的必然性,更加自覺地把握歷史發展的規律性,更加卓有成效地開展當前的工作,更加滿懷信心地迎接各種挑戰,開創更加輝煌的未來。

  我們堅信,只要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干部群眾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的重大決策部署,銳意進取、拼搏實干、奮發有為,一定能全面完成決勝全面小康、建設經濟強省的歷史責任和光榮使命,四川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執筆人:宋鍵)

(本文刊載于《四川黨史》2016年第3期) 

 

責任編輯:黨史文獻網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