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传媒在线,日韩国产天堂中文,九九夜夜操妹子,麻豆画精品传媒一区二区

四川黨史文獻網

你當前的位置:首頁正文

度量大如海,意志堅如鋼──朱德四次華麗轉身的精神品格

來源:    時間:2018.1.31責任編輯:黨史文獻網頻道

 

文/劉  全

  朱德同志參加革命近70年,經歷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幾個歷史時期,從農家子弟一路成長為堅定的共產主義革命者、總司令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建立了不朽功勛,深受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愛戴和崇敬?v觀朱德的一生,他為了中國革命和建設,始終不忘初心,成功實現了四次華麗轉身,成為中國近現代革命經歷最全面的偉人,被譽為“二十世紀中國革命的里程碑”,朱德同志不斷前行、屢次成功轉身背后的原因,既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的支撐,也有他個人精神品格力量的推動。紅軍長征勝利后,毛澤東同志曾經稱贊朱德“度量大如海,意志堅如鋼”,這既是對朱德同志在維護黨內團結、促進紅軍三大主力勝利北上所作貢獻的贊揚,更像是對朱德一生精神品格的高度概括。如海度量、如鋼意志正是成就朱德四次華麗轉身,鑄就朱德傳奇一生的性格原因。

  一、 從農民轉變為舊民主主義軍人

  朱德出生在清光緒年間四川儀隴縣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從小他便經受了無數來自清廷、地主的層層剝削和壓迫,甚至親眼目睹了父親因家中無力撫養而親手摔死自己妹妹的慘劇,這一切注定給幼小的朱德心中埋下了抗爭的種子,并形成了直面挫折、冷靜應對艱難困苦的心態。幼年的朱德進入私塾就受到革新思想的啟蒙,初步接觸到各派救國救民的思潮,立志要為挽救民族危難貢獻力量。

  朱德意志堅定,從他小時候讀書一事上就能體現。今天,走進儀隴縣馬鞍鎮琳瑯村朱家大灣朱德故居,仍可見二樓一方小書桌,書桌緊對的墻壁上開鑿了一本書大小的窗洞,窗洞有洞而無窗,這就是朱德小時候看書的地方。為了能找到光線多讀書,童年時期的朱德自己動手開鑿了他書桌上的這個窗洞,擠出農活、家務之外的時間讀書,尋求救國真理。

  1906年,朱德在順慶府中學堂接觸到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后,進一步堅定了報效祖國的意志。在中學期間,對朱德影響最大的是學校監督張瀾先生和教師劉壽川先生。張瀾先生是一位激進的民主主義者,在學生中經常宣揚舊中國要亡國滅種了,青年人要犧牲身家性命,去救國家,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些思想對朱德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劉壽川與朱德是同鄉,他給朱德介紹了日本明治維新后政治上的改革和科學技術進步的情況,還介紹了孫中山在海外的革命活動情況。在與劉壽川的交往中,朱德意識到晚清內憂外患日益嚴重,青年人應該具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擔負起拯救天下勞苦大眾的歷史責任,報效祖國的偉大理想由此應運而生。

  在初步比較所學各科目后,青年朱德認為學體育可以增強人民體質,推倒日本人污蔑中國人是“東亞病夫”的蔑視。于是朱德于1907年投考并考入了四川省高等學堂附設體育學堂,在體育學堂里他學習了修身、教育、心理、生理、算術、軍事教練和器械等許多新課程,期間,朱德接觸了同盟會辦的《民報》,逐漸看清清政府專制腐敗,思想進一步向舊民主主義靠近。朱德計劃先從推廣體育、增強學生體魄這項基礎工作干起,于是朱德在1908年從體育學堂畢業后回到儀隴縣,擔任儀隴縣高等小學堂任體育教習。但清廷假立憲的鬧劇和本質上的腐敗讓朱德明白單靠從事體育教育是不可能達到救國救民的目的,于是他辭去職務,幾經周折于1909年考進了云南陸軍講武堂。對于這個轉變,朱德后來回憶說:“那時我還是一個農民,為了受不住帝國主義和封建統治的壓迫,就和一些有知識、前進的人參加了新軍學校,進了云南講武堂。我們曾利用了這個新軍學校的力量,參加了推翻封建社會的斗爭!睘榱藢崿F自己的救國夢,朱德對于職業有了新的認識和選擇,立志做一個能推翻封建社會的軍人:“我的志愿老想做個軍人,而這個講武堂,在當時是中國最進步、最新式的了。它招收學生很嚴格,我竟被錄取,非常高興!痹谠颇,朱德能接觸到的新進思潮主要是同盟會的主張,加上之前在四川已有接觸,于是朱德于1909年冬加入了中國同盟會。

  在青少年時期,朱德始終以救國救民為目的來選擇自己前進道路的,意志堅定,實現了從農民到舊民主主義者的得轉變。

  二、 從舊民主主義軍人轉變為共產主義革命者

  1911年8月,由于學習成績出色,朱德從云南陸軍講武堂特別班提前畢業,被分至云南新軍左隊,見習期滿后任司務長。10月,參加云南響應武昌辛亥革命的“重九起義”,從此開始了朱德長達11年為實現舊民主主義的苦悶軍事斗爭。

  正是在舊軍事斗爭中,朱德認識到舊民主主義救不了中國,也不能減輕人民水生火熱的苦難!爸鼐牌鹆x”后,他隨云南軍政府派遣的援川軍入川南支援反清斗爭。朱德在軍隊中積極宣傳同盟會的綱領和各地武裝起義的情況,給他們士兵灌輸進步思想,啟發他們的政治覺悟。袁世凱竊取革命成果企圖恢復帝制后,朱德又參加了護國討袁運動和抗擊北洋軍閥的護法戰爭。急于救國的朱德請求北伐,但動蕩的局勢使朱德陷入西南軍閥混戰。在連續不斷的軍閥戰爭面前,朱德發現北洋時期的軍閥混戰只會將百姓陷于無窮無盡的兵災之中,這與他的救國救民意愿截然相反。于是,朱德斷然拒絕繼續留在軍閥打軍閥的亂局之中,一段時間內抽身潛心熟讀史書,力圖從歷史興衰更替、成敗得失中尋求一條救國救民的良策。1920年在駐防四川瀘州期間,朱德接觸到俄國十月革命的一些信息,接觸到馬克思主義在四川的一些簡單宣傳,并受到五四運動的影響,他更加清晰認識到軍閥斗爭從根本上不是為了救國救民,原先認為的舊軍事斗爭的辦法行不通,必須尋找一條新的救國道路。

  1922年夏,為了尋求救國真理,朱德離開剛剛結婚不久的妻子,并拋棄軍閥高官厚祿,到北京籌辦出國事宜,8月到上海先后會見孫中山、陳獨秀等,隨后和孫炳文離上海赴歐洲考察。10月,朱德在德國柏林會見周恩來,11月經周恩來等人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在德國期間,朱德接受馬克思主義,并立誓歸國后終身為黨服務。他還積極組織中國學生會學習黨的思想,發出《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倡導,組織旅德華僑聲討英帝國主義制造的五卅慘案,后赴蘇聯學習軍事。1926年5月,在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安排下,回國參加北伐革命,7月赴四川萬縣動員川軍楊森部易幟以策應北伐,9月和陳毅一起領導萬縣各界群眾開展反抗英軍屠殺中國民眾的運動。1926年11月,朱德和楊闇公、劉伯承共同組成中共重慶地委軍委會,策劃在四川省瀘州、順慶舉行武裝起義,即著名的“瀘順起義”。瀘順起義是大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獨立掌握革命武裝、開展軍事斗爭的一次重要嘗試,發生在南昌起義前8個月。1927年8月1日,朱德參加了我黨我軍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南昌起義,從此中國工農民眾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軍隊,建軍節也由此而來。大革命失敗后朱德極力收攏、整編部隊保留下了南昌起義的革命種子與毛澤東帶領的秋收起義部隊勝利會師,朱德自己也從舊軍隊脫離到新軍隊中,成為一名真的革命者,一名知行合一共產主義者。

  多年軍閥戰爭,多年苦悶彷徨,正是天將降大任前的磨練,磨礪朱德的度量和意志,朱德始終不忘救國救民初衷;期間克服了多少挫折,抵御了多少誘惑,朱德最終遠赴重洋找到馬克思主義救國真理。正是他鋼鐵般的意志支撐他一路走向新的救國路,真正成為一名共產主義戰士。

  三、 從共產主義革命者到總司令

  井岡山會師后,朱德和毛澤東指揮部隊多次戰勝國民黨軍的“進剿”、“會剿”,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1930年8月,朱德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總司令、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承擔起率領中國工農紅軍開展土地革命、進行武裝斗爭的重任。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后,朱德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面對戰場不斷擴大規模的敵軍優勢兵力,朱德先后同毛澤東、周恩來一起指揮紅軍戰勝了國民黨軍隊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四次大規模軍事“圍剿”。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屆五中全會上,朱德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

  1934年10月,48歲的朱德參加長征。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后,作為毛澤東的有力助手,朱德以軍委主席、紅軍總司令職參與了戰略方針的制定,并具體指揮紅軍為之奮斗。他協助毛澤東率紅軍四渡赤水、三入四川,擺脫了蔣介石幾十萬大軍的圍追堵截,成就了毛澤東一生的得意之筆,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在四川境內的長征中,朱德處境十分困難,但他力克艱險,為維護黨和紅軍統一作出巨大貢獻。1935年6月,紅一、四方面軍懋功會師后,在下一步戰略問題上,張國燾逐步背離黨中央的正確路線,個人野心膨脹,公然伸手向黨要權。8月初,黨中央在沙窩舉行政治局會議,正式形成北上的戰略方針。會后,紅一、四方面軍混編為左、右路軍,右路軍在中共中央領導下繼續北上,左路軍以四方面軍為主,由朱德、張國燾、劉伯承負責指揮北上,朱德由此展開長達14個月反對張國燾分裂主義的艱難斗爭。先是1935年9月3日,張國燾借口噶曲河漲水拒不率部北上,并公開提出南下川康邊。朱德聞訊派人測得河水不深,決定率軍東渡。當夜,張國燾扣押朱德,逼迫朱德譴責中央北上決議,朱德堅定地回答:“中央關于北上抗日的決議是我舉手通過的,我決不反對它!你愿意槍斃就槍斃,我決不接受命令!”隨后,張國燾在阿壩硬逼朱德承認北上是退卻逃跑。朱德反擊回答:“我是共產黨員,黨的決議案我就執行,就是殺死我,決議案我也同意!庇捎谥斓碌膱詻Q抵制和個人威望,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始終未能得逞。1936年7月,紅二、四方面軍會師后,朱德及時宣傳黨中央北上方針,在甘孜會議上,他嚴肅批評了張國煮的分裂主義錯誤。幾經曲折,在黨中央的領導下,朱德最終迫使張國燾同意北上。朱德同張國燾分裂主義斗爭表現了共產黨員堅強的紀律性和我自犧牲精神。后來,毛澤東稱贊朱德“臨大節而不辱”、“度量大如海,意志堅如鋼”。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后,朱德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總指揮,率領八路軍開赴華北前線,協同國民黨軍隊對日作戰,取得平型關等戰斗的勝利,爾后指揮八路軍各部深入敵后,開展游擊戰爭,建立和擴大了許多抗日根據地。曾先后兼任第二戰區東路軍總指揮和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指揮所轄部分國民黨軍隊與八路軍共同作戰,維護了國共兩黨合作抗日的局面。1940年5月返回延安,提出“南泥灣政策”,開展大生產運動,以打破國民黨對陜甘寧邊區的經濟封鎖。1945年4至6月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論解放區戰場》的軍事報告。在中共七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

  在解放戰爭中,朱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1947年3月,朱德同劉少奇等組成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到華北進行中央委托的工作。他親臨華北前線指導作戰,取得了清風店、石家莊戰役的勝利,開創了攻克堅固設防城市的先例。在戰略決戰階段,他協助毛澤東組織和指揮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1949年4月和毛澤東一起發布中國人民解放軍渡長江南下的作戰命令,最后推翻了蔣介石在中國大陸的統治。

  正是因為朱德意志堅定,在長期的軍事生涯特別是革命戰爭的實踐中,他才積累了豐富的軍事經驗,并逐步形成一整套適合人民軍隊建設和作戰需要的關于帶兵、練兵、養兵、用兵等重大軍事問題的理性認識,回答了人民軍隊如何以少勝多、如何由弱到強等核心問題,對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四、 從總司令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朱德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并在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作為共和國十大元帥之首,朱德踐行為黨和人民事業奮斗終身的誓言,服從黨的安排,不斷進取,成功轉型,在不同崗位上為黨和人民繼續奉獻。

  朱德是黨的第一任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在擔任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期間,朱德為加強執政黨的建設,維護黨的組織紀律,克服黨內各種不良傾向,保持黨的優良作風,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提出了加強黨的紀律檢查工作的系統理論,包括黨的紀律檢查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導方針、具體措施與方法、基本原則等內容。留下“如果有一部分甚至即使是很少數的黨員有不好的言行,那就會破壞黨的戰斗力,降低黨在群眾中的威望”、“黨內的教育工作與執行紀律相結合”等在今天仍有重要意義和鮮活生命力的光輝黨建思想,為黨的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1956年9月中共八屆一中全會上,朱德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1958年11月召開的中共八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提出他不再做下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會議接受毛澤東的這個建議。誰來擔任國家主席呢?朱德提議由劉少奇擔任。他在12月29日給當時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鄧小平和書記處寫了一封信。信中說:“你給我組織部、統戰部對二屆人大常委提名候選人名單一份,我同意。我提議以劉少奇同志作為國家主席候選人更為適當。他的威望、能力、忠誠于人民革命事業,為黨內黨外、國內國外的革命人民所敬仰,是一致贊同的。因此,名單中委員長一席可再考慮,以便整體的安排。至于我的工作,歷來聽黨安排,派什么做什么,祈無顧慮!边@封信言詞懇切,充分體現了朱德無私的高風亮節和度量胸懷。在1959年4月舉行的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73歲的朱德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此后,朱德又連續當選為第三屆、第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前后共17年。朱德在擔任委員長后,盡管他年事已高,但仍十分勤勉,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親自主持了170多次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每次會議召開前,他都要對審議的議案和程序,認真地進行研究和安排,并提前到會,詳細了解會議的準備情況,同副委員長們商談有關問題。

  期間,為了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他把更多的精力用于調查研究,包括6次回四川視察,對發展工業、礦業、農業、商業、外貿、財政、交通等項事業,都提出過不少中肯的意見和重要的主張。對于經濟建設中“左”的錯誤,提出糾正意見。他還多次出國訪問、會見外國領導人,增進了中國人民和各國人民的友誼。

  在漫長革命生涯中,朱德從不動搖,總是立場堅定,挺身而出,頑強奮斗,表現出革命者的堅強意志。他顧全大局,注意團結,從不計較個人得失。這樣的性格特點在朱德個人成長轉型、推動他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作出不朽功勛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單位:中共四川省委黨史研究室)

責任編輯:黨史文獻網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