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传媒在线,日韩国产天堂中文,九九夜夜操妹子,麻豆画精品传媒一区二区

四川黨史文獻網

你當前的位置:首頁正文

論鄧小平堅持人民觀的品質風范

來源:    時間:2018.1.29責任編輯:黨史文獻網頻道

文/林  明

  鄧小平是一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正是由于他把人民觀深刻地溶入了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具有了堅忍不拔的精神支撐,才有了寬廣博大的愛民情懷,才成就了他一生偉大的功業和人格魅力。

  人民觀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先進性成果,是中國共產黨的政治秉承和爭取勝利的法寶。鄧小平是一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正是由于他把人民觀深刻地溶入了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具有了堅忍不拔的精神支撐,才有了寬廣博大的愛民情懷,才成就了他一生偉大的功業和人格魅力。他的一生,不僅充分展現出人民觀的真理性光芒,而且極大地豐富擴展了人民觀的思想內涵。品質是一個人的思想品德在行為和作風上的一貫表現,我們認為鄧小平政治生涯的“三落三起”,就是他始終堅持人民觀的優秀品質風范最充分的體現,只要仔細探究一下他每次跌落中的精神支撐,定會有由衷的敬意和深刻的感悟。

  一、光明磊落,敢于為民講真話。一個人是否真正持有人民觀,首先表現在他是否始終站在人民的立場上思考問題,表達人民的真實愿望和要求。鄧小平的人民觀思想來自馬克思主義理論,他在1956年所做的《關于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中曾明確闡述說:“馬克思主義向來認為,歸根結底來說,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①他始終把人民的利益看得至高無上,在爭取人民的解放事業、讓人民早日過上幸福生活的的革命實踐探索中,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緊緊團結人民、依靠人民,為人民鼓與呼。這種堅持,需要極大的政治勇氣和定力,隨時面臨著各種復雜的考驗。鄧小平政治生涯的三次跌落,都是在黨的思想政治路線出現錯誤偏差,給黨和人民的利益帶來極大危害之際,他為了維護黨和人民的利益,堅定地站在人民的立場上,講實情、說真話,義無反顧地為民請命,為民抗爭。他在同錯誤的思想路線作斗爭中承受了一次又一次冤屈和苦難卻絕不妥協。

  我們僅以他的第一次跌落為例,那時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路線在中央占據了主導地位,教條主義、宗派主義盛行,本來鄧小平同樣具備“洋學生”和“真正布爾什維克”資本,如果他趨炎附勢,投機鉆營的話,不但不會挨整,還可能受重用。但他在革命斗爭實踐中,已經深刻地感受到了黨離不開根據地和人民群眾,清楚地認識到了毛澤東主張“走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才是正確的道路。因此,他大膽直言,堅決反對左傾錯誤路線。1931年4月,他在寫給中央的一份紅七軍報告中總結了十條經驗教訓,第一條就是:“過去七軍的中心錯誤是處處以軍事為中心來決定一切問題,不是以群眾為中心來決定一切問題的錯誤路線,結果常常是處在被動地位。在右江時攻滇軍之役,攻武岡之役,攻連州之役,均是這樣的錯誤。沒有以發動群眾為中心(不一定占領城市)而是以軍事為中心。因為有了這樣的中心錯誤,就不能不一路處在被動地位,到處站不住腳,一直跑到贛南。至于沿途是不是注意發動群眾呢?是注意了,但因有這一中心錯誤,實際上是忽略了群眾的工作。”②這些話顯然與持教條主義的中央領導意見不合,中央不讓他繼續做紅七軍前委書記,被派往江西擔任地方領導。他依然反對“城市中心論”,主張在山區和敵人力量薄弱的廣大農村建立政權;反對軍事冒險主義,主張誘敵深入;反對用削弱地方武裝的辦法來擴大主力紅軍,主張兩種武裝力量都要發展;反對“左”傾土地分配政策,堅持毛澤東同志主張的“抽多補少,抽肥補瘦”的正確方針。更令“左”傾機會主義者惱火的是,他們居然“看不起”那些留過洋、住過大城市的正統馬列主義者,與“山溝里沒有馬列主義”大唱反調,說:“大城市中產生過立三‘左’傾盲動主義。我們蘇區的山上,卻全是馬克思主義。”由此成為洋學生們重點整治的“毛派頭子”,撤銷了他一切的職務,給予黨內“最后嚴重警告”處分,并下放到寧都農村參加勞動改造。鄧小平這次挨整顯然是錯誤路線主導下教條主義和宗派主義作祟而蒙受的冤屈。但這件壞事卻后來變成了一件使他終生受益的好事。同在這場逆境中受難的毛澤東同志,通過這件事加深了對鄧小平倔強性格和優秀品質的認識了解,稱贊他政治堅定,原則性強,為維護黨和人民利益敢于說真話。

  二、矢志不渝,一心為民辦實事。好的理論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綻放光芒。人民觀是共產黨人超越自我,無私奉獻的先進思想武器,但并非每個共產黨人都能在自已的行動中體現出來。鄧小平不愧為我黨踐行人民觀的優秀典范,他不但始終秉持共產黨人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的勤務員,“領導就是服務”③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而且始終堅持身體力行,哪怕有再大的困難、再大的風險,都改變不了他一心一意為民辦實事的堅強意志。1974年10月,被文化大革命打倒的鄧小平在毛澤東同志的特別關照下重新復出,擔任了黨中央副主席、第一副總理、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等職務,并主持了中央和國務院工作。但這并不意味毛澤東已經意識到“文革” 的思想政治路線上的錯誤,仍容不得任何人去動搖和糾正,鄧小平對此是心知肚明的。鄧小平受命于黨和國家的危難之際,他沒有屈從政治上的巨大壓力,在“當官和做事”的選擇中,他不怕再次丟官,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順民心、辦實事。為了在政治上得到上下一致呼應和支持,他以極大的勇氣和智慧,把毛澤東作出的“反修防修,安定團結、把國民經濟搞上去”的最新指示溶為一體,并以“三項指示為綱”作為抗擊文革干擾的政治盾牌。為了盡快扭轉動亂局面,恢復社會生產秩序,把國民經濟搞上去,從1975年初開始,他堅定、果斷提出全面整頓的一系列舉措。在整頓中他反復強調要“敢”字當頭,堅決同派性作斗爭;要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認真落實干部和知識分子等政策。這些措施促使人們從長期極“左”思潮的影響下醒悟過來,精神為之大振,在穩定社會和恢復國民經濟生產等方面都迅速收了到顯著的效果。

  大刀闊斧的整頓工作,必然涉及對文革極左思想路線錯誤的糾正。因此,這些工作從一開始就遭到靠文革得勢的“四人幫”等人的抗拒阻撓,并施行種種攻擊。一個時期里,“還鄉團總團長”、“死不改悔的走資派”、“不管白貓黑貓的走資派”、“否定以階級斗爭為綱的走資派”等等影射罪名,指向了鄧小平。特別是毛澤東絕不容忍任何人對文革思想路線的質疑和否定,就連鄧小平用毛澤東本人提出的三項指示為綱,他也表示不滿說:“什么三項指示為綱,安定團結不是不要階級斗爭。”認為鄧小平是有意篡改了他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思想,就是要否定文化大革命,頑固堅持執行資產階級的修正主義路線。他批評鄧小平說:“還是‘白貓、黑貓’啊,不管是帝國主義還是馬克思主義。”尤其是1975年下半年以后,毛澤東在病情逐漸加重,行動、說話都很困難的情況下,聽信了“四人幫”等人的誣告,動搖了對鄧小平的信任,決定停止他的大部分工作。在毛澤東一言九鼎的年代里,他認為鄧小平是在“翻案”,便發動了一場“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本來這時毛澤東還給了鄧小平一個“悔過”的機會,要他主持政治局會議來明確表明對文化大革命全面的肯定態度。但他不愿做這件違背客觀事實和人民意愿的事情,因而婉言拒絕說:“我是桃花園中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讓毛澤東很不滿意。雖然這次鄧小平起來工作的時間不長,但廣大干部和人民群眾通過他領導的全面整頓工作,更加深刻的認識了他忠誠勇敢,一心為人民的優秀品德,看到了他撥亂反正、力挽狂瀾的非凡才干,在內心里對他更加尊敬和佩服,給予了極大的同情和關切,寄托了堅定的信心和希望。

  三、胸懷坦蕩,對人民事業高度負責。鄧小平把畢生心血和精力都獻給了中國人民,正如《鄧小平悼詞》中所說:“他的崇高品格和風范,體現在他全部革命實踐活動中,體現在他‘三落三起’的經歷和他勇敢地開拓中國社會主義發展新道路的進程中。”難能可貴是他在跌落中毫不氣餒,在重起中矢志不移,對黨和人民事業始終保持強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責任感。特別是1977年他在人民的擁戴下第三次復出,成為我黨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已73歲的鄧小平依然以革命家的膽略和戰略家的智慧,確立了“以經濟建設中心,實行改革開放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這一黨的基本路線,制定了中國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創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開辟了改革開放的現代化建設道路,使全國人民迅速脫貧致富奔小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帶來了光明的前景。1989年他退休后仍心系黨國家的前途和命運,1992年初,已88歲高齡的鄧小平在前往南方的視察中,針對左的思想抬頭、姓資姓社的爭論和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及腐敗等問題提出了尖銳的批評,發出了 “發展才是硬道理”,“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不改革開放,只能是死路一條”,“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黨的“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④等許多振聾發聵的聲音和高瞻遠矚的英明論斷。一石擊起千層浪,全國人民都為之振奮,迎來了思想解放的又一個春天,掀起改革開放又一個大潮。歷史充分證明,鄧小平的這次南方視察談話,從理論上深刻回答了長期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提出了對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現實和長遠指導意義的重要思想,這是鄧小平一生經驗和智慧之集大成,是他披肝瀝膽、漚心瀝血留給祖國大地的寶貴精神財富,成為了回蕩在中國人民心中的千古絕唱。

  鄧小平對人民高度負責,還表現在他敢于承認和糾正工作中的失誤。1984年3月鄧小平在會見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談到自己經歷時說:“在我一生中,最高興的是解放戰爭的三年。那時我們的裝備很差,卻都在打勝仗,這些勝利是在以弱對強、以少對多的情況下取得的。建國以后,成功的地方我都高興。有些失誤,我也有責任,因為我不是下級干部,而是領導干部,從1956年起我就當總書記。那時候我們中國掛七個人的像,我算是一個。所以,在‘文化大革命,前,工作搞對的有我的份,搞錯的也有我的份,不能把那時候的失誤都歸于毛主席。”“我參加共產黨幾十年了……這期間做了不少好事,也做了一些錯事。”⑤1991年1月,他退休后到上海視察時對改革開放之初設立的經濟特區作反思說:“我們說上海開發晚了,要努力干啊!那一年確定四個經濟特區,主要是從地理條件考慮的。沒有考慮到上海在人才方面的優勢。上海人聰明,素質好,如果當時就確定在上海也設經濟特區,現在就不是這個樣子。”從這些談話中表明,他無論任何時候對別人還是自己的成績和錯誤,都保持清醒的認識和公正的評價,并能主動坦然地承認自己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缺點和錯誤,深刻反思失誤的原因,真誠地表達內心的自責和歉意。這足以說明鄧小平是一個誠實的人,一個嚴于律已人,一個能夠接受批評和自批評的人。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敢于認錯,知錯能改,就是大善大德。只有具備這種高尚品質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對人民事業的高度負責。

  四、大愛真情,一切成績歸功于人民。“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深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這是1981年鄧小平在中央編印他思想文集時題寫的序言,這清楚地表明了人民觀是他思想文集中的主體,人民就是他深情愛戴的母親。鄧小平對人民的愛表現在他對人民的尊重和崇敬,相信人民群眾有無窮的智慧和創造力,是戰勝困難奪取勝利的力量源泉。1954年鄧小平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上,針對黨內出現的驕傲自滿情緒,發表了《驕傲自滿是團結的大敵》的講話,深刻地指出:“一個人不管負什么責任,在革命事業中只不過是一個螺絲釘。我們獲得的成績絕不能看作是一個人的,而是多數同志努力的結果,上有中央和上級,下有廣大的干部和人民群眾,還有同級,還有左鄰右舍。我們絕不能貪天之功,將上級的正確領導,其他同志,其他各方面努力,統統算在自己的身上。”⑥鄧小平是我國改革開放新時代的開創者,是黨和人民公認的“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但他從未把這一功勞視為已有,曾多次在各種不同的場合上反復強調,這應當歸功于黨的集體智慧,歸功于人民群眾的創造發明。1988年9月,中國改革開放的成果已經顯現,鄧小平在會見捷克斯洛伐克總統胡薩克談話時,對中國近十年的成功作了清楚的說明:“我個人做了一點事,但不能說都是我發明的。其實,很多事是別人發明的,群眾發明的,我只不過把它們概括起來,提出了方針政策。”⑦1992年黨中央在準備的十四大報告中,充分肯定了鄧小平在創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上的歷史功績,鄧小平讀了送審稿后說了這樣一段話:“改革開放中許許多多的東西,都是群眾在實踐中提出來的。報告中講我的功績,一定要放在集體的范圍內,絕不是一個人的腦筋就可以外鉆出什么新東西來,是群眾的智慧,集體的智慧。” “如農村搞家庭聯產承包,這個發明權是農民。” “我的功勞是把這些新事物概括起來,加以提倡”。⑧1985年10月,鄧小平在會見美國時代公司組織的美國高級企業家代表團時,美國《時代》雜志編輯普拉格問鄧小平:我想問一個關于你個人的問題。在你漫長的革命經歷中,你多次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命運和方向。如果今后你不在了,你希望人民如何來懷念你?鄧小平回答說:“永遠不要過分突出我個人,我所做的事,無非反映了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人的愿望,黨的這些政策也是由集體制定的。”⑨通過上述這些問答,我們便能深刻領悟到,鄧小平在功績問題上始終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人民觀。一方面,把個人作用同集體領導緊密聯系起來,肯定集體領導的作用,個人只是集體中的一分子,不貪集體之功。另一方面,他又把個人的作用同群眾智慧緊密聯系起來,肯定群眾的作用,個人只是把群眾的經驗加以概括和推廣,不貪群眾之功。不貪功,在鄧小平心里已經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講風格的道德要求,而是把它作為共產黨人堅持實事求是原則,講團結,顧大局,維護整體利益的政治要求。

  綜上所述,鄧小平一生之所以能夠改變中國,影響世界,成為深受全黨全國人民的衷心擁護愛戴的領袖,成為世界各國人民普遍尊敬頌揚的一代偉人,正是因為他在坎坷曲折的命運中,始終堅持了人民觀,在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維護世界和平,推動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發展的偉大事業中作出了杰出貢獻,表現出了他特有的品質風范和人格魅力。因此,他是一座永遠值得人們學習和敬仰的精神豐碑。

  (作者單位:中共廣安市委黨史研究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文獻

  ①《鄧小平文選》,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一卷,第217頁。

  ②《鄧小平自述》,解放軍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第72頁

  ③《鄧小平文選》,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一卷,第121頁。

  ④《鄧小平文選》,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三卷,第371頁。

  ⑤《鄧小平文選》,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三卷,第271頁。

  ⑥《鄧小平文選》,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一卷,第203頁。

  ⑦《鄧小平文選》,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三卷,第272頁。

  ⑧《鄧小平文選》,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三卷,第382頁。

  ⑨《鄧小平文選》,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三卷,第151頁。

責任編輯:黨史文獻網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