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传媒在线,日韩国产天堂中文,九九夜夜操妹子,麻豆画精品传媒一区二区

四川黨史文獻網

你當前的位置:首頁正文

劉伯承與瀘順起義

來源:    時間:2018.1.26責任編輯:黨史文獻網頻道

楊  萍

  

  為了配合北伐戰爭,楊闇公、朱德、劉伯承、吳玉章等同志于1926年12月初領導和組織了著名的瀘(州)順(慶)起義。這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在四川首次發動的武裝革命。也是劉伯承加入中國共產黨后策動四川軍隊進行的第一次軍事行動。在瀘順起義中,中共重慶地委推舉劉伯承擔任起義軍各路總指揮,除了看中其軍事才能、在川軍中的威望,更重要的是劉伯承這個時候已經成長為一名堅定的共產主義者。劉伯承不負眾望,自準備起義開始,在黨的領導下,積極與四川軍閥談判,了解分析四川軍事情況,為起義提供可行性報告;起義爆發后他又想方設法鞏固和發展勝利果實,恢復社會秩序;起義失敗后沒有為革命形勢所氣餒,認真總結經驗教訓,為南昌起義積蓄力量?梢哉f瀘順起義既是劉伯承加入中國共產黨后的首秀,也開啟了他為黨鞠躬盡瘁、奮斗不息的一生。

  一、經過探索、比較、考察后選擇的共產主義信仰,是劉伯承參加和領導瀘順起義的思想前提

  劉伯承在川軍中轉戰10年有余,為完成自己追求民族解放的夙愿,先后參加了討袁戰爭和護法、護國戰爭。然而內有軍閥混戰,外有列強欺凌的局面日甚一日。劉伯承富國強兵、救國救民的雄心壯志未酬。殘酷無情的現實,迫使劉伯承不得不在身心交瘁中檢討過往,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1923年末,劉伯承開始對新的革命道路觀察、思索、比較和選擇。到了1924年春,在經過反復研究和深入思考之后,他開始向共產主義接近。夏末,劉伯承從吳玉章那里了解了中國共產黨成立和在上海、北京、廣州等地開展革命活動的情形后,當即表示要隨吳玉章出川到外地進行考察,接觸中國共產黨人。秋末,劉伯承和吳玉章等人來到上海。在這里,他看到工人運動的浪潮澎湃,親自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登上政治舞臺以后的重大作用,從中看到了中國的希望。此時,國共兩黨的合作已經開始,共產黨人給國民黨帶來了新的生機,廣東革命政府日益鞏固,革命局面蒸蒸日上,這一切給劉伯承以極大的鼓舞。1925年2月到5月,劉伯承隨吳玉章由上海赴北京,見到了趙世炎和四川籍中共黨員童庸生等人,詳細了解到中國共產黨成立的經過和活動情況;再南返上海,看到了轟動全國的“五卅”運動。6月下旬,劉伯承又隨吳玉章從上海經香港到廣州。離川前,楊闇公曾鼓勵劉伯承到黃埔軍官學校去當教官,發揮軍事方面的特長。經吳玉章的引薦,劉伯承見到了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這時適逢省港大罷工爆發,英、法帝國主義出動軍隊鎮壓,劉伯承覺得直接參加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斗爭更有意義,于是在7月初毅然返回四川。

  半年多的考察,讓劉伯承大開眼界。他初步認定中國共產黨是拯救中國的希望所在,并以新的姿態投入到了四川的革命活動。這時的劉伯承還沒有加入共產黨,但卻堅決遵從黨的指示進行工作,協助吳玉章、楊闇公等人整頓四川的國民黨組織,與國民黨右派分子進行斗爭。同時,利用自己在川軍中的關系和影響,在軍隊和政界的中、上層進行活動。在政治斗爭的戰場上,表現出堅定的革命立場和頑強的斗爭精神。

  1926年1月,參加完國民黨二大的四川代表吳玉章、楊闇公先后回到四川,即以國民黨(蓮花池)臨時省黨部名義,帶領劉伯承等人開始爭取和策動川軍部隊易幟革命的工作,以減輕軍閥勢力對四川革命運動的壓力,發展革命力量,同時也為即將發動的北伐戰爭作一定的配合。4月后,中共重慶地委即利用朱德、劉伯承等在川軍中的威望,直接與駐扎重慶的軍閥接觸。5月,經楊闇公和吳玉章兩人的介紹,劉伯承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至此,他完成了從革命民主主義者向共產主義者的轉變,并更加積極地投入到革命斗爭的洪流中。

  劉伯承經過探索、比較、探索后選擇的共產主義信仰,成為他參加和領導瀘順起義的思想前提,他在起義中的表現也向黨證明了他不愧是一位堅貞的共產黨員和卓越的無產階級戰士。

  二、劉伯承在起義前所作的大量調查、準備工作為瀘順起義的成功發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劉伯承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北伐戰爭揭開了序幕。四川軍閥的向背成為北伐戰爭能否向長江流域勝利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北伐戰爭的初期,中國共產黨人已開始意識到掌握軍事力量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在1926年7月中旬召開的第三次擴大執委會議指出:“本黨是無產階級革命的黨,隨時都須準備武裝暴動的黨,在民族革命的進程中,應該參加武裝斗爭的工作,助長進步的軍事勢力,摧毀反動的軍閥勢力,并漸次發展工農群眾的武裝力量。” 中共重慶地委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和北伐戰爭的進展,迅速將工作重點轉移到軍事運動方面,劉伯承和大家一起全力投入,積極策動四川軍閥倒戈易幟,配合北伐進軍;同時在軍閥軍隊里開展軍事運動。

  可是這個時候的劉伯承離開川軍已經兩年多,四川各派軍事力量發生了許多變化,這使劉伯承失去了直接利用原部隊關系進行活動的條件。為了調查軍界的歷史和現狀,掌握各派軍閥的新動態,劉伯承和吳玉章、童庸生等,利用多種關系,先后到順慶(今南充)、合川、瀘州、萬縣等地進行調查。一面在上層活動,一面在下級軍官和士兵中開展工作。劉伯承在重慶浮圖關的住處,成了進步軍人經常聚會的場所。他不但對老部下做工作,就是幾度兵戎相見的對手,也不念舊惡,多方聯絡,耐心勸導他們參加國民革命。

  在中共重慶地委的領導下,劉伯承等對川軍的策動工作逐步取得成效。黨逐漸掌握了秦漢三旅和黃慕顏部近五千支槍,兩部中均建立了共產黨的組織;黨“可以影響的”傾向革命的部隊有三個師五個旅。在順慶、瀘州等地,黨的軍事工作和其他方面的工作都建立了很好的基礎。這也使黨對四川軍事情況有了全面的了解。1926年8月,中共重慶地委向中共中央呈送了《四川軍事調查》和《四川各派軍閥的動態》兩個報告,詳細列舉了四川軍閥各部隊的番號、槍支概數、所占防地,并簡略注明了各部隊主官的派系淵源、參戰經歷、政治態度、戰斗力以及可能爭取等情況。8月上旬,劉伯承和吳玉章在上海,向中共中央負責人詳細匯報了四川軍事運動的情形。同時,重慶地委也在給中央的信中提出建議:“在川中若果我們要扶起朱德、劉伯承,造成一系軍隊是可能的。” 并提出由劉伯承組織舊部,在瀘州、順慶一帶發動武裝起義的具體方案。中共中央對此建議十分重視,在回信中指出:“四川工作現在十分可以發展,雖然現時一般軍人之左傾是投機的;然而我們卻可利用這個機會迅速擴大民眾運動,在各方面建立起一些基礎” ,中共中央還就派人加強軍事運動、組織左傾部隊配合起義,和援助餉械等項事宜,作出了具體決定。并且預言:“在軍事運動上,我們亦有造成自己的一種局面之可能。”

  8月中旬,劉伯承隨吳玉章從上海到達廣州,參與研究北伐軍事,為準備起義尋求國民政府的支持。這期間,在北伐勝利的震撼下,四川軍閥驚慌不安,紛紛派遣私人代表到廣州活動,作出種種革命姿態。實際上是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并伺機擴展勢力。所以,劉伯承又擔負起接洽這些私人代表的工作。9月中旬,劉伯承在廣州以國民黨四川省黨部“特務委員會”名義,主持同四川各軍閥代表談判,利用矛盾,進行工作,并簽定了著名的《六條協定》。其內容包括川軍將領一致加入國民黨,服從黨紀;國民政府對川軍將領與其他國民革命軍一律待遇;川軍將領出兵掃除反革命勢力,國民政府予以充分援助與接濟;川軍應一律施行政治訓練等內容!读鶙l協定》標志著四川國民革命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是革命勢力在政治上的一次勝利。然而,劉伯承跟四川軍閥打了十多年的交道,對軍閥們首鼠兩端、見利忘義的反動本質看得十分清楚。他清醒地認識到,談判只是同反動勢力作斗爭的一種形式,要促進國民革命軍的勝利,必須依靠全體國民,必須依靠共產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真正革命的武裝。

  劉伯承近半年來為瀘順起義所作的大量的調查和準備工作既團結了四川的進步軍人,又確定了軍事運動的方針,為共產黨人獨立領導發動瀘順起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起義中劉伯承的出色指揮才能和勇于犧牲的精神使他成為瀘順起義的中流砥柱

  1926年10月,根據中共中央的意圖,吳玉章在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和監察委員會聯席會議上提出派劉伯承回川策劃軍事工作,在四川建立起自己的軍隊或策動一部分四川部隊起義,借以推動四川軍閥易幟,參加國民革命軍。必要時帶領起義軍會師武漢;或拉到川陜鄂邊,北去西安,接應馮玉祥軍東進,以配合北伐。吳玉章在聯席會議上的建議得到與會代表一致通過,決定給劉伯承以“國民黨中央黨部特派員”名義回川全面負責四川軍事運動。

  10月下旬,劉伯承離開廣州,取道香港乘海輪到達上海。向中共中央匯報了廣州方面的情形,以及四川軍事近況。并請求派人加強共產黨在四川的力量,以支援即將發動的武裝起義。劉伯承回川向楊闇公、朱德同志傳達了黨的意圖后,即由楊闇公、朱德、劉伯承組成了中共重慶地委軍事委員會,決定利用軍閥內部矛盾,策動一部分軍隊舉行起義,建立自己的武裝,以推動和爭取更多的軍閥武裝易幟倒戈,配合北伐進軍。為了實現上述目的,軍委決定策動駐防順慶和合川的黃慕顏、秦漢三、杜柏乾三個旅和駐防在瀘州的袁品文、皮光澤、陳蘭亭三個旅舉行瀘順起義,由劉伯承任總指揮,組建四川國民黨左派軍隊。

  11月27日,劉伯承在國民黨左派蓮花池省黨部召開的國民黨四川省第一次代表大會上作《軍事報告》,對北伐軍在各個戰場的形勢,作了生動的描繪和深刻的分析,根據瀘順起義即將爆發,軍事問題極為緊迫的形勢,劉伯承在報告中詳細介紹了四川軍閥隊伍的復雜政治背景和專事投機的封建特性,剖析了軍閥們的反動本質和目前面臨的困境尤其要革命。

  在劉伯承作《軍事報告》的3天之后,即1926年12月1日,瀘州起義提前爆發。3日順慶也爆發起義。消息飛報重慶。劉伯承與楊闇公等人緊急磋商后決定按原計劃由劉伯承赴合川,率黃慕顏部起義,然后馳援順慶,主持和指揮整個起義。9日,劉伯承率合川起義軍到達順慶,隨即召開緊急會議,詳細了解起義經過,審視整個局勢變化,對鞏固和發展起義勝利,處理各部隊關系,整肅內部紀律、布置民眾生活等作了安排。第二天,劉伯承召集起義軍7個團另兩個營,共7000多人在順慶果山公園舉行誓師大會。會上,劉伯承身穿國民革命軍服裝,正式宣布就任“國民革命軍川軍各路總指揮”。并向起義軍官兵講話,號召各路部隊團結一致,擁護和參加國民革命,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堅持革命到底。同時,黃慕顏、秦漢三、杜伯乾也分別就任第一、二、三路司令。在劉伯承總指揮的主持下,起義軍在順慶設立了總指揮部,采取了堅決的應急措施,使順慶的混亂局面得到改變,恢復了社會秩序。然而,四川的反動軍閥很快向起義軍撲來。由于起義的是舊軍隊,還沒有得到改造就遭到圍攻,又沒有與工農群眾運動相結合,因此戰斗力差,很快就遭到失敗,只有一小部分跟著劉伯承同志到了開江縣。

  按照原定計劃,瀘州起義部隊要迅速開到川北去與順慶起義部隊會合。但起義部隊的將領都是些軍閥,他們起義的目的只不過是為了升官發財。這時蔣介石已公開反動,他指示四川軍閥一面在重慶布置大屠殺,一面調動軍隊包圍瀘州。劉伯承趕到瀘州后,建立了總指揮部,整頓起義部隊,改組政權機關,調解起義軍內部矛盾,積極備戰,抵抗了賴心輝等軍閥部隊的進攻。

  領導瀘順起義是劉伯承參加共產黨以后第一次指揮軍事行動,瀘州守城戰,則是對他最嚴峻的考驗。三三一慘案后,中共重慶地委被完全破壞,蓮花池國民黨左派黨部被徹底摧毀,這時的瀘州確實變成了四川革命的中流砥柱。重慶地委的領導重擔自然落在劉伯承肩上,蓮花池省黨部的工作,實際也轉到了瀘州。劉伯承以國民黨革命軍川軍各路總指揮的名義,一面通電討伐慘案禍首劉湘,一面積極布置守城。在敵人的包圍之中,劉伯承審時度勢,冷靜地分析了敵我友諸方的情況,召集各路司令及營以上指揮官會議,反復講清利弊,認真進行商議,決定先依托瀘州據險防守,等形勢發展,再作下一步打算。這時,圍城敵軍增至28個團,共約7萬人,比起義軍兵力大10倍。為加強進攻火力,劉湘傾出老本,拿出最新的裝備法造路易式大炮、重機槍等,對瀘州展開猛烈的進攻。

  5月上旬,經過吳玉章的一再努力,武漢國民政府任命劉伯承為國民革命軍暫編第15軍軍長。劉伯承更感責任重大,繼續堅守陣地,指揮起義軍英勇作戰。中共瀘州組織和國民黨左派人士也積極動員和組織群眾支援守城。市民們行動起來,幫助運送彈藥、物資,收治傷員。運輸行業被組織起來,分別成立運輸隊、擔架隊、木船隊、預備船夫隊等。城內各團體攜帶慰問品分赴各部隊醫院和前線,熱情慰問傷病員和前線官兵,鼓舞瀘州軍民殊死戰斗。全城軍民在劉伯承的指揮下,英勇堅持戰斗四十余天。

  當整個形勢已經不利,起義軍閥醞釀投降出賣的陰謀時,在瀘州的共產黨員和左派人士,見劉伯承處境危險,一再勸他先行出走。在這種情況下,劉伯承從龍透關突圍離開瀘州。

  劉伯承在起義中表現出來的出色的指揮才能和勇于犧牲的革命精神不僅是他踐行共產主義誓言的實際行動,也使他成為瀘順起義的中流砥柱。

  四、劉伯承參與和領導的瀘順起義成為了八一南昌起義的先聲

  劉伯承領導瀘順起義半年多,親歷了起義的醞釀、爆發和失敗。見證了中國共產黨人力圖獨立掌握武裝的勇敢嘗試。劉伯承在起義中的卓越指揮、在起義軍中的政治、軍事工作等都為他參加之后爆發的南昌起義提供了經驗教訓。

  瀘順起義的初衷,本是國共兩黨的有識之士為牽制四川反動軍隊、策應北伐、拱衛武漢政府安全而在四川采取的革命性的軍事行動,起義領導者希望能夠利用軍閥內部矛盾,策劃一部分軍隊舉行起義,建立自己的武裝,達到推動四川軍閥武裝易幟,配合北伐進軍的目的。中國共產黨也希望通過朱德、劉伯承等原在川軍中的威望策動川軍中的部分軍隊起義以創建由中國共產黨實際領導的武裝。雖然最后順利發動了起義,達到了最初預計的目的,但是沒有堅定共產主義信仰、臨時發動起來的軍閥舊部很難成為共產主義革命的中流砥柱。劉伯承等共產黨員雖然奮勇當先,表現了對國民革命事業的無比忠誠,但是在軍事上由于黨自身力量不夠,軍隊中黨員太少,組織還不健全。起義部隊素質不好,未能得到很好的改造。這些都是瀘順起義失敗的重要因素。

  瀘順起義之前,軍事上中國共產黨完全處于配合國民黨革命軍的地位。雖然在北伐軍中有許多黨代表,但是直接由中國共產黨人掌握的隊伍很少。在起義爆發后,劉伯承等領導者為實現黨掌握武裝的方針進行了艱苦努力。劉伯承在到達瀘州后,面對當時的混亂狀態,他采取的第一項措施就是在瀘州設立總指揮部,將瀘州的軍、政、財大權,統一于總指揮;并于每日午后,集中各路司令在一起集體辦公。這是由黨執掌軍權的一種嘗試,為了保證軍隊的集中統一領導,劉伯承在瀘州起義軍內部還初步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各路起義軍均設有政治部,各團設政治指導員,營、連設黨代表。總指揮部還明確規定,部隊上報下發的公文須經政工人員簽署方為有效。同時,還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教育;在軍隊內部,實行初步的民主主義,開始建立新型的內部關系,提倡官兵平等,實行財務公開。此外,還籌辦“瀘州納溪軍團軍事政治學校”,計劃培養新軍隊的建設骨干。這些都是劉伯承在瀘順起義中,為創建新型人民軍隊的有益嘗試。

  劉伯承按照黨中央和重慶地委最初提出的依托順慶作為根據地的設想,在瀘州被圍困期間,曾經考慮率起義軍突圍,到涪陵和共產黨員李蔚如率領的1000多農民武裝聯合建立一個根據地,和瀘州起義軍結合造成新的局面?上щp方多次派人均未聯系上。在處境危險、彈盡糧絕、孤城難守的情況下被迫于1927年5月16日先行撤離瀘州。臨行前,再三囑咐袁品文等人要繼續走革命道路,設法率部隊繞道去武漢,盡力保存好革命力量,再圖發展。如果起義軍在占領城市后,能夠利用起義軍的優勢,全力爭取發展,建立根據地,那么革命的局面將是另一番景象了。

  瀘順起義,是國共合作條件下,中國共產黨幫助國民黨組建左派軍隊的一次重大行動。在敵強我弱的不利形勢下,堅持戰斗167天,為北伐戰爭作出了重大貢獻。重慶三三一慘案以后,特別是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之后的瀘州守城戰,實際上具有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反革命屠殺的性質。瀘順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它卻“因此而驚破武人之迷夢,喚醒群眾之覺悟,影響川局,關系至巨。功之大小,應不能以成敗論也”。同時,瀘順起義所創造的城市暴動方式也為中國革命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教訓,成為八一南昌起義的先聲。

  劉伯承等中國共產黨人發動的瀘順起義高舉國共合作、反帝反封建的旗幟,為北伐戰爭作出了重大貢獻;當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之后,它又高舉武裝討伐國民黨新軍閥的旗幟,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它不僅在中國人民武裝斗爭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也拯救了岌岌可危的四川革命形勢。劉伯承等共產黨人在起義中所表現出來的堅定的革命意志和勇于犧牲的革命精神更成為激勵后繼四川共產黨人奮勇革命的標桿。

責任編輯:黨史文獻網頻道